第四十二章 长洲大儒42(1 / 2)

李紫云坐上前往国子监的马车上。范庆文早就把此次文会的内容都给了李紫云,李紫云也正好有的放矢,早早做好准备。

此次文会仍然是由四皇子牵头,可以说,既有身份地位又学识渊博的第一人了,在大源文坛都是有一定地位的,加上待人和善,人缘很好,有很多的支持者。所以说,提到大源文坛,四皇子是数的上号的。

而上次的黑衣刺客刺杀事件并没有消耗四皇子的信心,对于文会举办十分积极。距离上次刺杀事件还没多久,据说刺杀的幕后之人还没被抓出来呢,这就又办文会了。

让李紫云也不禁感慨四皇子的坚持与心大,实在是不怕死啊。

值得一提的是,信中除了四皇子牵头之外,还特意提到了一位大儒,响彻各个大洲的大儒,长洲大儒。

长洲大儒的地位极高,是在大源文坛领头的几位,除了文学地位,个人实力也是不容小觑,据说是一位三品大儒,儒家法术用的是如火纯青啊。曾经与同级武夫对敌,生生用儒家法术把对方围困了两旬,打的对方没脾气。

此次文会长洲大儒也是会出席的,许多学子都是想在文会出出风头,若是能够被四皇子或长洲大儒看中,这就是平步青云的机会。

李紫云也在这个行列中,抱大腿找高玩带自己一直是加快游戏节奏的方法。这次说不定就是游戏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就看自己能不能抓住了。

很快李紫云就到达了国子监,国子监依偎着一片桃林,寓意着桃李满天下的意思,书生在平时没有讲座时,大家都会在杏林里读书,饮用论道。

自国子监建立以来,为大源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朝堂上的大部分文官都是出自国子监的,所以那些文官大佬们相互勾心斗角,其实也是曾经的同窗。

桃林里有一座座学堂与书房矗立,此刻已经有许多的学子在杏林里等待,各自三两结对的凑到一起评书论道。

在长洲大儒的建议下,文会将在桃林的空地里举行,大家谈论治国之理,多年后说不定也是一段佳话。

这里的儒生李紫云大都不认识,也不愿厚着脸皮凑近人堆里凑热闹。于是径直往学堂里去,现在书生都在桃林里分布,学堂里人就很少。等到文会开始,李紫云在参加就是了。

李紫云找了一间无人的学堂,随意找了一本儒家经典,自顾自读了起来。

此刻范庆文正在与自己的好友们讨论文意,也没办法来找李紫云,李紫云也是料到了这种情况。

李紫云一边看书,一边思绪着文会的论题:如何巩固大源王朝的边陲地区的统治。学堂的门嘎吱一响,进来了一个带着胡茬的青衣中年人,除了脸上的皱纹表示年龄,其他的倒真不是中年人的样子。

虽然人至中年,但中年人骨相极佳,面貌俊朗,有中年人的魅力。而且身体板正,没有佝偻着身躯,一看年轻时是皮相极佳的。

李紫云抬头看了一眼青衣中年帅哥,不禁感慨古代人虽然寒窗苦读,但是也会注意体态的管理,书生学者都不会有现代社会社畜的体态问题。

想来是国子监的一位老师,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儒生,科举不中连年再战,蹉跎岁月的书生大有人在。李紫云也不管这人到底是儒生还是老师,自顾自的读书。

那中年帅哥一进门也是注意到李紫云了,见整个房间就只有李紫云一人,倒对李紫云有些好奇。

中年人踱步来到李紫云身旁,见到李紫云在读书,说道:“小友为何不去杏林啊,文会就要开始了。”

李紫云抬起头来,确定房间里就只有两人,对方就是在与自己说话。李紫云说道:“还有半个时辰呢,时间很长。”

毕竟半个时辰放在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小时,李紫云喜欢踩点,对他来说时间就是很长。

“我见这几个学堂就只有你一人在读书,不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吗?”中年帅哥轻笑一声说道。

“每临大事,需有静气。他们在外面兴奋过头了,我不一样,我有静气。”李紫云说道。

这句话说出来就引起了青衣中年人的兴趣,不由得眼前一亮,说道:“好一个需有静气,不过我观小友好像不是国子监的读书人?”

李紫云大方承认:“确实,不过我以后将会在国子监读书,在这里也没几个朋友。”

青衣中年人看见李紫云的服饰与国子监不同,于是点出来,李紫云就直接大方承认了。读书人要脸面,本以为李紫云会遮掩一下,可大方承认却出乎意料。

李紫云又加了一句:“可外面那些学子很多都被机遇冲昏了头脑也是事实。”

青衣中年人点头,倒是认可了李紫云这一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