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诚信经营54(1 / 2)

等到时机成熟,相对应的统一制服等也会提上日程,还会下发对应其警衔徽章。

这一套制度只适应于前期,相应的警衔、待遇、编制,等到这一套体系运行后根据利弊,进行改制、加俸、增减编制等,以及让警衔制度融入大同政务官员制度。

并且,等到治下步入正轨,相应职务的最低年龄要求也会加以限制。

当然,这可能是后期的事,就目前而言,大同治下一张白纸,连正副所人选都还没着落,哪来闲情逸致考虑后面的事。

以上,就是胡昱冥思苦想数日,制定出的巡警制度。

巡警关乎一地治安稳定,不用心可不行。

后面的相关制度也是是照搬,只是称谓、制度上有轻微改动。

等村镇有了巡警、农兵、村官等体系,政务院颁发的文件也能传达到基层单位,如此,大同就能牢牢掌控村镇一级单位。

翌日,巡警入驻第二天,巡警队队长(巡警体系还未执行)带着二十人小队跟在知县身后,向着城东商贩聚集的区域而去。

巡警队清一色的黑色制服,威慑力很足,路人纷纷避让开,远远打量着这支队伍。

其中不乏认识许承德的,这位大同知县他们印象深刻,这可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主儿,虽然不少百姓拿了大同给的好处,可惧怕依然在,退避三舍观望着。

杀人、抄家、判刑、分家。其中牵扯人数近千人规模,谁还敢正眼瞧?

许承德这两天也很激动,对于当上一县知县,这可是一县父母官,他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如今当了知县,能不激动嘛。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点他还是晓得该怎么做。

当然,在大同,仗着官身大摆阵仗不存在,起码现在不存在。就如许承德这般,一路步行前往,但保卫工作不能少。

在大同城内,连大同总长平日都靠步行,除了出城前往偏远地区会骑马前往,到现在为止,可是连轿子都没置办过一顶,下属自然没人敢破例,坏这一规矩。

上行下效,底下的人也学会该如何做官,起码在昌邑这一亩三分地清楚该怎么做。

许承德也没官威,与身后的巡警队长说笑而行,遇上百姓还会微笑点头回应,让路途上遇到的百姓微微惊讶知县做派。

路人都在寻思,难道这大同与明朝真不一样?

疑问一旦产生,就会试着深入。

有大胆的,竟然不惧怕许承德身后二十余人长枪队,远远跟着身后。

很快,许承德到了第一站。

张家粮铺。

碰巧,这时张家粮铺内,走出一个穿着麻衣、布鞋的汉子,迎面撞上知县一行。

汉子被这大阵仗吓了一跳,随即赶忙跪地行礼道:“小民见过县尊。”

“快起快起!”许承德连忙伸手扶起面前汉子,一脸和蔼说道,“切记,在大同治下,百姓不用跪官,也是大同律法所不容许的,老乡可要记住了。”

“诶,小民记住了。”汉子一时间受宠若惊,忙不迭点头回应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