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聚兵47(1 / 2)

当然,如果后期完成骑兵、长枪兵入装,胡昱也不吝啬一人一副锁子甲。

别小看锁子甲,这玩意关键时刻能保命。

说到老兵,这里要着重提一下,这些明廷外逃老兵在大同军中与明廷军中表现可谓截然不同,哪怕一日两操、三操也没人喊苦喊累,外出剿匪为了战功更是冲在最前线,原因自然是往后日子有盼头。

可见明朝并不是兵不行,而是制度不行。制度腐化严重,一系列原因造成底层士兵连温饱都难以维持,谁还愿意卖命。

就在大同军队陆续入装新装备的同时,济南府明廷部队似乎也完成乡勇队训练。

不出胡昱预料,巡抚最先准备剿灭的乱民群体,正是占据鱼儿镇等地的大同军。

现如今,山东要有战事,莱州首当其冲,巡抚幕僚一干人等肯定清楚。

经过数月恢复,济南府有了一丝生气,但痕迹依旧明显。残破的城墙,成群结队归家的流民队伍,总总现象都说明济南之前的遭遇。

济南城遭受满清屠城,逃走的十不足一,剩下的要么被屠戮,要么被带去辽东。

此刻城墙上,颜继祖放眼城外连片的流民大营,再想到皇帝连下两道圣旨让自己剿灭的山东叛乱,颜继祖一脸悲戚,惆怅道:“煌煌大明,何至于此啊!”

回应他的,只有身旁幕僚无声的叹息。

颜继祖,字绳其,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福建漳州龙溪县人。

关于大同军的消息,随着满清退出关外,明清关内战事落下帷幕,颜继祖作为戴罪立功之人,继而着手内部乱民问题。

最近接连收到莱州消息,颜继祖开始正视大同军。大同军虽然只是占据如今的几乡之地,但他却不敢小瞧这股力量。

杀地主、均田地、释奴仆、降田赋、兴教化、废加派、辽响。也不急于扩张地盘,对于一步之遥的县城更是充耳不闻,还给足商贩十足的待遇,种种迹象表明,这大同军不是一般的乱民。

其实颜继祖也并非毫无作为,对上满清兵力也不示弱,期间加紧各地布防严防死守。实话实说,对于手中节制兵力有限的一地巡抚,他能做到的也仅此而已。

期间他也看到济南府防守薄弱的问题,可奈何兵力有限,兵部尚书杨嗣昌者又严令让他坚守德州,只能眼睁睁看着济南府沦陷。

另外,颜继祖大力训练乡勇,又勒令各地卫所出兵。招募青壮,淘汰老弱后,麾下人马足有五千规模。

虽然各地明军节节败退,但他麾下却实力尚在,对上莱州知府上报的情报上大同军两千人规模,他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大同城筑城之日起,内部消息外界知之甚少,几乎为零,他们唯一的消息来源便是商贩口中得来的零星消息。可是商贩在胡昱没有摊牌之前,是不准备让他们进入大同城核心范围,仅限于交易码头。

经过数月训练,这批乡勇队被换上军装,好像有了一点强军的影子。

济南城外大营,标兵丶卫所壮丁、乡勇数千人气势不弱,整装待发。

“呜呜呜……”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巡抚大营数千人朝着昌邑县浩浩荡荡而去,加上辎重队伍,此次明军对外声称五万大军。

经过数日行军,巡抚大营进入昌邑地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