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大同圣地(1 / 2)

没法,大同镇治下油盐、布匹等全靠外部输入,如果商人不来,很多都要断供给。

要说盐,大同镇紧邻海边,不过他暂时分不出人手,让人去海边晒盐。

粮食胡昱确实是在低价甩卖,一石麦子才一两八钱,足足比潍县其他地方的粮铺便宜七八钱银子,甚至一两多出头都有。

这只是莱州地区,因为莱州今年虽说也没下多少雨,但起码地里保证有产出。像西三府部分地区,一些地区属于绝收,导致粮商联合哄抬物价,高的地区一石麦子、糙米卖到三四两银子。

商人逐利,对于嗅到利润的那群商人,哪会因为杀几个地主,他就不敢来做生意。

只要不断商人财路,哪怕把地主杀光他们都不关心。

也正是让利,让王二找到两个愿意往大同镇售卖硝石、硫磺这一类物资的商人。

硝石、硫磺要早作准备,尽管燧发枪遥遥无期,可早些买来储备起来百利而无一弊。

考虑到转运是个麻烦,每次都是荒滩领物资,仓库修建修建也没落下。

仓库修建点位于大同镇外海,也就是莱州湾边角,胡昱安排人开始着手修建仓库,为接下来引流需要的粮食做转运准备。

胡昱问道:“昌邑、潍县两地的流民情况打听清楚了吧?”

王成负责打探消息和外部治安,他回答道:“听两地县城逃来的人说,两县之地流民遍地,官府根本无力救济,除了偶尔施粥救济,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胡昱想了想,安排道:“徐奎、杨达负责前去引流,将人带到大同镇来,孤寡单独挑出来安置,到时候由我送到东洲安顿。”

接下来几天,因为不再两地奔波的原因,胡昱轻松了很多。趁着蒙学正在建设,胡昱开始准备启蒙教育需要的教材。

教材暂定为国学、数学两门。

国学分两类。

小蝌蚪找妈妈、坐井观天、诸如此类适合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白话文小故事作为一类。

另一类则是拼音单字、词本。

总之,启蒙教育越简单越好。

数学与另一时空一样,启蒙使用幼儿园那一套教学素材足够。

由于没有任何印刷设备,前期可能要一份份手抄,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主公!外头又来了两百多人。”

就在胡昱忙着编注教学,负责外部治安的王成急匆匆地到了镇务院镇长镇务室。

胡昱抬头望去,轻笑道:“这才多少人,过段时间更有得你高兴的。”

王成讪笑道:“主公说的是!”

确实,这些都在胡昱预料之中。

生活是对比出来的,大同镇治下过着什么生活?毫不客气的说,有些地里苦哈哈家庭都在考虑是不是增加到一日三餐。

前提是家中有人在大同军服役。

而他们呢?吃了上顿没下顿,风调雨顺也常年处于半饥饿状态,能不心动才怪。

可见,大同镇已然名声在外。

“别站着了,坐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