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的定义(1 / 2)

清晨,雨滴答滴答的落着,空气中参杂着些许凉意,还有对你的思念。

在床上就这样望着窗外,发着呆许久许久,脑海里又泛起了你的面容。

只是仔细去看,发现我并未真正认识你,看着照片迎面而来的是无比的陌生。

所以就想,认识一个人应该怎么去认识呢?

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吗,亦或是内心的世界;或许她都不曾了解自己,或许她都不曾知道自己是谁,而局外的我又怎能清楚认识呢?

这貌似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了。

即关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认识和了解自己呢?

有时,自己会望着天空而发呆,思绪也会随风飘向远方。

在放空的时段自己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是谁,我真的认识自己吗?

困惑自己许久的问题还是未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现在呢,许多所谓的大家都提倡“要做自己的样子,要活成真实的自己”,也导致了多数人去跟潮,都争相抢着去做自己。

可我们都未曾真正了解过自己,又该如何去做自己呢?

仔细想想,我们眼中所的“自己“就真的是自己吗,还是说只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在许多的选择面前我们唯独选择了放弃自我,却还日日叫嚣着做自己好难。

亦或是搬用别人的标准去填补内心的空虚与缺失,从而制造一种“这就是我“的假象,导致做的越多,迷失的也越多。

或许人们都不太喜欢自己眼中的自己,毕竟真实的自己谁又会真正喜欢呢?

既没有所谓的高颜值,也没有家财万贯的父母,更没有世人羡慕不来的才华。

有的只是那不堪的生活与糟糕的自己以及内心的酸楚,和那满腹的牢骚。

在这个追求而又繁华浮躁的年代,去承认自己的内心世界又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

在承认的同时,也遭受着更多的伤害。

与其痛苦前行,还不如舒舒服服的苟活着呢,何必折腾来折腾去的呢。

既能骗得了别人,也能骗得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终究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罢了。

且就简单说说我们该怎样去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吧。当然,我所提的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话说,在不同环境中,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本身吗,亦或是新的自己?

好像是,但好像又不是。

说是呢,只是放在人这个角度去看的,不论何时何地,都只是自己肉体的本身。

说不是呢,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都将产生新的自己,而这新的自己又影响着过往的我们。

以致到了最后,我们早已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若不除去外界环境而只淡内心是荒谬的,但只淡内心而不提外界亦是不可理喻的。

两者之间彼此影响着,到底是外界影响了我们,还是我们影响了外界,早已说不清楚。

并且,作为环境中的一员,而不提环境却只谈内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又怎能与社会脱离呢?

认识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去认识,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去了解,但前提是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不是拿别人的东西来作为认识自己的衡量标准,否则,只会陷入“自己“的陷阱之中。

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目光回归到自己本身。

例如,不去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去拥有一定的有能力,如去除过多别人的影响的能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