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复的态度(2 / 2)

当你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时,又会得到那些答案呢,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呢?

理解他们回复不及时的情况,理解他们在第一时间回复时的真诚。

理解之后,便能对这一话题所产生的相关问题有新的认识。

不过,总的来说呢,无非是回与不回的结果罢了,而至于其中的心理变化,哈哈哈,别提多有意思了。

将目光再拉远一些看,回复的及不及时又能说明些什么呢!

发是自由,回亦是自由,又何须过多在意呢,所在意的不过因为是那个人罢了。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对比较亲近的人还是尽量做到及时回复吧,当然,对于其他人也应及时回复,但应有取舍。

话题的最后呢,想把视角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谈谈。

生活中,或许每个人都很忙吧,忙到不想拿起手机。

若想回,早就回了,又何须五六个小时呢。这个年纪的我们,有多少人一整天都不碰手机的呢,何况还是你呢,我的朋友。

也不知为何,有些交流竟会令自己有些生气,或许是太在意对方了吧。

记得那一次,与她聊着聊着,竟有些莫名的气愤。

或是她的回复状态,或是自己那不够大的格局,亦或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竟期待她能够及时回复,真是奢侈了。(在和喜欢的人交流时总会乱了手脚)

还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真是糊涂啊。

冷静下来去想,事情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自身觉得不妥罢了,若能动观全貌,气愤又怎会有呢!

当微信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尤其是在交流这件事上,虽说交流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大大提高,但它终究取代不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微信交流越来越多时,面对面的交流就减少了。

在如此情况下,见面时的不知所措也成了常态。

手机也好,微信也罢,终究是一种工具,亦或是媒介,又怎能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呢!

冷冰冰的文字终究抵不过耳旁的轻柔话语。

已经习惯,不论做什么,终是以人为核心。

如果可以,还是想与你一起散散步,说说话,即能见到你的模样,也能听见你的声音。

写在最后:经常找你,经常联系你,说到底是我对你的喜欢与不舍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