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球场回忆28(1 / 1)

就这样,张琦在俱乐部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回到家的张琦跟姥姥打了个招呼,把书包往凳子上一扔,就瘫倒在了床上,“呼~好累啊”张琦换掉满是汗水的球衣,冲了个澡,此时他在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今天只训练了半天,就累成这样,看来还是得加强体能训练啊”,吃过饭以后张琦早早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是周六,本来是休息日,但是张琦却不想闲着,他吃过早饭洗漱完毕依旧就来到了俱乐部,一队由于在周末有联赛要踢,所以球场处于无人使用的状态,张琦自己从器材室拿了一个球,又拿了一些雪糕筒、标识碟等器材,摆了几个昨天训练过的项目,自己练了起来;偌大的球场只有张琦一个人来来去去的身影,很快,太阳到了头顶正中央的位置,中午了,该休息休息吃饭了,张琦把训练用的器材都收了起来,准备去俱乐部门口的面馆吃一顿饭,就在此时,付文斌从俱乐部楼上走了下来,刚好跟往外面走的张琦碰上了“张琦,你怎么在这呢,今天是休息日”张琦擦了擦汗,说道“知道,付哥,自己来练一会,想尽快跟上大家的进度,好早点上场踢比赛”付文斌欣慰的笑了笑“那刚好,周末一队不训练的话,食堂不开火,走,咱俩一起吃顿饭吧”“好啊,付哥,走,一起”说罢两人就一同出了俱乐部的大门。

“付哥,这家面真不错,量大管饱还好吃”张琦吸溜着面条“那是,这家面馆在这好多年了,也是咱们厂的老员工开的,主要面对的就是工人们和咱们俱乐部的球员,都是能吃的主,所以量大”说完两人就再没有说话,各自呼噜呼噜的吃了起来“真舒服,我去在咱们倒两碗面汤”张琦从消毒柜拿了两个小碗,拿起装面汤的水壶给付文斌和自己各倒上一碗“原汤化原食啊,赶紧喝付哥”付文斌端起碗喝了一口“那你下午准备去干吗?接着练么?”张琦也喝了一口,放下碗回道“是啊,付哥,周末在家待着也没事干,”“这样吧,下午你跟我去看看一队比赛,就在咱们市的人民体育场”“行啊付哥”张琦放下碗“我小时候跟我爸看过几次,后来就没再去过了”付文斌抬手看了看手表“那就走吧,时间也差不多了”说罢就结完账,带着张琦坐上了自己的摩托车。

一路上付哥带着张琦风驰电掣,穿过市区的大街小巷;人民体育场是城北队的主场,这座体育场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是本市最高级别球队“国强队”的主场,随着几年前国强队投资在东华新城修建了自己的专业足球场,这个老球场就被城北队作为自己的主场使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球场所在地,下了车的张琦看着这座历经风雨的、外墙有些斑驳的球场,曾经和爸爸来这里一起看球的回忆涌上了心头,那时父亲还没有沾染上赌球的恶习,一家人还是其乐融融,周末有球赛的时候爸爸总会抽空带着张琦来到此地,在球场外的小吃摊点给张琦买点烤肠或者其他小吃,再买点张琦爱喝的饮料,到球场里面感受足球现场的氛围,第一次去的张琦个子还很小,坐在几层楼高的球队看台上不敢往下看,深怕自己没站稳滚下去,只得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听着附近大人们为主队呐喊,他们有时候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为球队加油,有时候集体怒骂着裁判的不公,那场面让张琦至今难忘。

“发什么呆呢?走啦,快开始了”付哥的一句话把张琦从回忆拉回到现实,停好摩托车,两人从球场通道进入了球场的南看台,这个看台不对球迷开放,此时只有张琦和付文斌二人;虽然这不是最高级别的联赛,但是依然有不少球迷前来支持城北队,他们全部聚集在东看台上,穿着整齐划一的红色队服,拉着横幅、擂着战鼓,在还未开赛前就开始为城北队加油助威;两方的球员此刻也是摩拳擦掌,准备着马上开始的比赛,“张琦,你知道我们城北竞技队为啥这么多年没进过职业联赛,但是还有这么多死忠粉么?”张琦挠了挠头“因为是咱厂的球队,所以大家支持?”呵呵,付文斌笑了两声“是,也不全是,除了是咱们厂自己的球队,很多职工支持外,还因为咱们球队从来不踢假球、默契球,而且球员的作风都很好,所以不光咱们厂的职工支持,甚至还培养出了很多厂周边的球迷,有的球迷甚至死忠到每场比赛必到,喏,你看那个敲大鼓的”张琦随着付文斌的眼神远远向东看台看去,最下面一层有一个看着有50多岁的老哥,光着上半身,身上和脸上涂满了红色油彩,正在捶打着大鼓,带头喊着给球队加油助威的口号“城北竞技,心怀荣誉,共同努力,永不放弃!”张琦看着这些球迷狂热的呐喊声,自己也是不由自主的有些动容“张琦,我希望你以后也可以加入一队,为咱们俱乐部,为了咱们厂夺取荣誉,加油!”“好”张琦点了点头“放心吧付哥,我会加油”。

此时联赛正进行到中期,现在的积分、排位都卡的非常紧,每一分对于各个球队来说都至关重要,关乎到下一赛季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甚至会因为一两分的差距就导致下赛季球队因为没有投资而解散,所以各个球队都是每分必夺,对于一直想冲击职业联赛的城北队也一样,这赛季他们引进了许多的前职业球员,还有一位外援在阵中,看来他们对于下赛季升入中乙的名额是志在必得;就在此时,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也拉开了帷幕,双方球员你争我抢好不热闹,张琦一丝不苟的观察着场上的形式,生怕错过一点精彩的过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