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杨兴武的想法309(1 / 2)

余利民闻言很是高兴,当即拿起一张纸递给了杨兴武。

“老师,这是?”

“小郭的履历,你先看看!”

杨兴武连忙接过,在听到老师夸赞的时候,他并未掉以轻心,毕竟能参加那个级别的会议,一共才六十多人,国内去的人按八成来算,这位郭博士能在年轻一代脱颖而出必定非常厉害。

但是在杨兴武看到老师递过来的履历后,他还是感受到了压力。

从身份上来说,这位郭博士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几年知青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高考生,当时考上了南开大学,研究生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就读,去年二月份毕业,现在在社科院当助理研究员,工作的同时,还是在读在职博士。

如今不过是29岁的年纪,说句人中龙凤也不为过。

哪怕几十年后,29岁的博士依旧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现在可没有直博一说,只能在本科毕业后,一路读硕士,再读博士,慢慢地往上升。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哥们儿读的专业和经济学不说毫不相干,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本科读的哲学,硕士读的马列科学社会主义,博士读的法学,这就让人很是无语,看到这里,杨兴武顿时感觉有些扯淡,他本以为这位郭博士是半路出家的,没想到读的几个专业一点边都不搭,还真是谁都能当个经济学家啊!

余利民看到杨兴武沉默,追问了又句:

“怎么?怕了?”

“没有怕,我只是纳闷儿,好像谁都能当经济学家了!”

“现在路边卖茶叶蛋的人都能给你讲两句生意经,说两句经济大势。”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疑惑,卖茶叶蛋的现在这么厉害了吗?

“老师明白你的想法,其实这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儿,经济学入门简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好宣传!

经济学易学难精,我搞了半辈子的经济,也没敢说搞懂。”

“老师,我知道了。”

杨兴武闻言连忙回应。

“嗯,你明白就好。

对了,你们完善的有关人参深加工问题,吉省那边已经着手进行研发,你们给的建议和方向,他们都在认真尝试。”

“如此一来,等到辽参在广交会上打出名声以后,再顺势推出相应的人参制品,也算是水到渠成!”

“这是自然!前段时间你捐的那十万块,我让几个老师写了个方案,大概有以下两个方向:

主要是是扩大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学校的贫困生非常多,咱们经济学院就把原来的人员扩大了一倍,与国家补贴相同,每人每月补助五块。

其次就是加大对去广交会人员数量的选拔,今年试着推行了两次,效果还不错,明年还会扩大规模。

大概就是这两个方向,你还有其他建议吗?”

“没有,就按老师这个方案来就好,扩大贫困生人员的补助,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专注到学业上面来,扩大对广交会人员的选拔,可以增长同学们的见识,更好的学以致用。”

余利民听到话很是欣慰地点点头。

聊完了正事儿,杨兴武又陪着余利民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