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徐铭赴英133(2 / 2)

最后结账时他们俩抢着买单,徐铭说:“你能来给我饯行,我就很满足了,哪能让你掏钱?”

池萍说:“我给你饯行,当然应该我掏钱。”

徐铭说:“谁掏都应该!就不要纠缠那点小钱了。”

徐铭付完账,二人分别。

回住处的途中,池萍回想着她与徐铭的点点滴滴,还是流下了两行清泪。

女人啊,有时表面上好像很坚强不在乎,但内心里还是多愁善感,她也渴望圆满的幸福啊!奈何世事多舛,好事多周折。

徐铭到达英国后,快乐了一阵子,他听到英国人纯正的英语发音非常高兴,他觉得如果早几年来英国自己的英语水平早就提高很多了;他还亲自去看了几个世界闻名的景点,有大英博物馆、伦敦塔桥、剑桥大学、圣保罗大教堂、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等,近距离感悟了一下英伦风情和英国文化,又增长了不少见识。其中最让他感到震撼的还是大英博物馆,他在33号馆见到了很多来自中国的文物实物,以前只是从书中或网络上看到过,现在看实物感觉还是不一样。实物身上所带的那种历史沧桑感、历史厚重感、立体感等是图片所不能提供的。这些文物大多是绝世珍藏,每一个都是价值连城,例如乾隆皇帝“挚爱”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唐代的殉葬三彩、敦煌的壁画以及上万件敦煌经书书稿等。据说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数有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也有2000多件。徐铭感觉非常痛心,他感叹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让中国损失了大量的文物珍品。他期待有朝一日,这些文物都能够回归祖国,在祖国的博物馆展出。

言归正传,徐铭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旅游的。两周后他在英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中学里开始做汉语教师。刚入职时他感觉还不错,但两个星期后,他就头皮发麻了,因为这个学校的学生纪律很差,课堂上经常乱糟糟的,维持课堂纪律竟然成了大问题!

针对学生的纪律松散现象,徐铭想极力扭转,但效果甚微,学生对他的一些惩罚手段根本不当回事儿,有的学生被罚站的时候还和其他同学挤眉弄眼做鬼脸呢!

徐铭很懊恼,他想到了召开家长会,想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整顿课堂纪律。

家长会上,徐铭对着学生家长们说:“孩子们上课时纪律很差,请家长们协助管教孩子,加强纪律性。”

家长们听完徐铭的讲话后议论纷纷,像是炸了锅,他们不解地说:孩子在学校里纪律差是老师和学校的管理问题,找家长不合道理,家长能来学校盯着孩子吗?

徐铭感觉到了国情的差异,英国家长与中国家长、X国家长大大地不同。

这是徐铭到英国任教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

后来,徐铭和学校的主任、校长等管理人员进行了商讨,给学生制订了一些“紧箍咒”,比如,警告无效,剥夺一些文体活动的参与资格,期末成绩扣分,或让家长来校带学生回家反省等。这几招起了一些作用,课堂秩序有了好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