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是同旦,人各不同48(1 / 2)

陶谦送来的物资到了,别的不说,百辆大车拉来的粮食倒解了剡县的燃眉之急,从九月至今,县内四个月不事生产,又被刘备攻打两次,剡县已经没有粮食过冬了。

来之前陶谦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刘备就与糜竺商量将这部分粮食拿出八千石以陶谦的名义分发给剡县的民众。

这一点,糜竺倒是不反对,反正刘备还要过段时间才走,到时候把粮食给他补齐就是。

让刘备没想到的是,糜竺连个人都没留就和孙同他们回去了,借口是要回家过年,其实是把剡县交给刘备来决定,是强征兵卒还是放任他们休养生息都随他,等刘备走后他们再来收拾残局就是。

这份信任让糜竺的形象在刘备心中又上了一层楼,没了战事,刘备又干起了县令这个老本行,有简雍在一旁出谋划策,事情倒是很顺利。

趁着离正旦还有七八天的时间,刘备带着部下将县城收拾出来,那些倒塌的、空出来的房屋都修整了一番,刚开始还只是刘备他们在做,后来城内残余的剡县民众也加入了进来,那部分活下来的黄巾军,刘备并没有关押他们,定居县城内那些也跟着来帮忙了。

见民情有所好转,刘备又让简雍将那批冬衣拿出来,刨除需要发给体弱那部分士兵的以后还剩下八千多件,全部拿出来发给城内的老弱妇孺。

刚开始简雍是不同意的,这么算下来刘备都得穿单衣过日,而且剡县也不是刘备的治下,没必要这样收买人心。

但刘备也不是为了收买人心才这么做的,正如他之前告诉关羽的那样,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人,这时候能多活下来一个都是大汉的幸运。

刘备的态度坚决,简雍也没办法拒绝,但白送给他们,简雍觉得不妥,就改变了方案,把一部分冬衣发给无依无靠的那些人后剩下的就不免费了。

简雍鸡贼的拿出本就要发下去的粮食和剩下的冬衣作为奖励,只有那些干活最积极、贡献最大的人才能得到,为了公平,简雍还制定了针对各个年龄段的评判标准。

这一点倒是调动了剡县百姓的积极性,五天不到的时间就让城内焕然一新。

对此,刘备一直都没说什么,简雍确实做的不错,剩下一点时间,刘备带着粮食走遍了剡县各个地方,按人口分发粮食,一家五口也只能分到十斤大米而已,虽然不多,但喝粥总比饿肚子强吧。

转日到了除夕,刘备大手一挥拿出了本就不多的粮食大摆筵席,部下四千人加上城内残余的两万多人从南门一直坐到了北门,每人一个碗,唯一的吃食只有粘稠的肉粥,还是粥多肉少那种。

简雍捧着碗苦笑道,“玄德啊,这是我这二十年来过的最寒酸的一个正旦了。”

刘备席地而坐,搂着简雍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呢入我帐下的时我没好意思说,今天倒是可以告诉你一句实话,跟着备爷混,三天饿九顿,哈哈哈。”

简雍和其他人都笑了,肉粥虽然简陋,但喝在嘴里却格外的暖心,能遇到一个如此仁义的恩主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聊了一阵,刘备带着四人开始贺岁,既然是过年,当然要说些祝福的话了,呵退刘显和他手下的亲卫队后,刘备从北门一直走到了南门。

剡县这些民众对刘备已经没有了抵触心理,毕竟刘备的所做所为在简雍的宣扬下已经将他们折服。

“老人家,伙食不行,但你也要多吃一些啊,来来来,我给你再盛一碗。”

老人捂着碗口拒绝,“不不不,还是留给孩子们吃吧,老朽吃饱了。”

刘备哪儿看不出他是害怕其他人不够吃,强行给他盛了一碗后说道,“还多的是,尽管吃,今天是除夕夜,怎么也该吃饱了过年才好。”

老人家泣泪成声道,“您这样的好官怎么不早点出现在剡县啊,可怜我一家老小曝尸荒野,独留我在这世上无依无靠。”

刘备心有戚戚,拱手道,“是大汉苦剡县久矣,刘备代天子给你们道歉了。”

“切莫如此!”老人家连忙扶起刘备道,“这不是您的错,老朽,老朽不敢当啊。”

“就是,刘将军是个好人,我们承受不起。”

周围民众七嘴八舌的高呼刘备仁义,刘备反而不好意思了,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在他看来根本不值得他们如此拥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