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求兵丹阳,孙刘初遇44(1 / 2)

会稽县衙里,蔡邕裁开了刘宏的回信一共是两份,一份写给刘备,一份写给蔡邕。

“玄德吾弟:听闻你以无事朕心甚慰,所奏之事朕允了,但不可施行他处,若是反叛之事都不重罚,恐日后从者良多。

弟在外御敌切记要以自身安危为重,如今皇室凋零,正是需要你们的时候…

…你所写的《千字文》朕很满意,你侄儿辩只是读了半个月就能认识一千个字,只是你说不要透露给其他人知道,朕不是很理解,朕已经命人抄录两份,一份焚祭列祖列宗,一份收入图书库永世留存…

最后,你既已寻的蔡邕,当好生与他学习治政之道,还有,千万别学他的迂腐…”

蔡邕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里面的文字无不透露出刘宏对刘备的关切,语气也是家长里短的,只是《千字文》是什么,为什么刘宏这么看重,以及…凭什么说老夫是木鱼疙瘩,还有那句活不长是认真的吗?

最后他展开了第二封信。

“蔡邕拜听:朕知你有怨气不愿回朝,你是肱骨之臣,是有大学问大本事的能臣,可惜朕没办法善待你。

你若有恨也不要迁怒朕的弟弟,好生教导他,让他尽快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如此,朕赦免你的过错吧,也希望你能明白朕的不易。

阅后即焚。”

看完后,蔡邕老泪纵横,他今天终于得到了刘宏的肯定,这些年来心里对被他发配边疆又让自己颠沛流离的怨气也消散了大半,对着雒阳的方向三拜后不舍的将信焚烧,就着茶水一口吞下。

在他心里,自己吞下的不是纸灰,而是刘宏的信任。

蔡邕目光灼灼的看向远方呢喃道,“刘备,刘玄德,你快回来吧,老夫有好多的治世理论要传授给你啊。”

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备没来由的打了个冷颤,才十月中而已,怎么南方都开始发冷了。

张飞并马同行道,“大哥,前方就是宛陵了,咱们一路走来居然连个黄巾军都没看到,简直是稀奇。”

朱治在一旁说道,“这没什么稀奇的,丹阳郡山越人散居,这里民风彪悍,是天下有名的兵镇,吴桓等人起事的时候,郡守周昕就火速扑灭了内乱,随后又出兵援助庐江郡,这会儿不知道庐江的战事平息没有,咱们援助庐江应该会很轻松。

对了,周昕与九江郡太守周昂是两兄弟,而且他们都是会稽人,说起来,玄德还对周家有救命之恩呢。”

“周家?他们是哪个县的?”

朱治想了想说道,“该是和朱将军一样都是上虞县,离会稽县也不远。”

刘备听说丹阳郡守姓周,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周瑜。

不过这倒是他想错了,周瑜的父亲名叫周异官居雒阳令,他的从祖名叫周景当过太尉,他的从父周忠现在是光禄大夫,这一家子都非常了不得,不过这会儿年仅六岁的周瑜正和同岁的孙策在孙家玩儿泥巴呢。

他们才提到周昕,没想到周昕就带人前来迎接了。

“前方可是会稽县县令刘备!”

刘备打马靠前说道,“某家正是刘备,不知阁下是谁?”

对面三百来人个个都是骑兵,一看就是百战之卒,刘备猜到对面应该是丹阳郡兵,心里挺羡慕的。

别看自己麾下有一千八百多骑兵,但他们这一路走来只能算是刚刚学会了骑马,和对面一比简直不够看。

“某家周昕,不知故乡可还安定。”

是周昕!

刘备吓了一跳,搞不懂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策马上前后跳下马背拱手道,“下官刘备见过周太守。”

“哈哈哈,玄德勿要多礼。”周昕也跳下马将他扶起,亲切的说道,“会稽之战我已经听说了,我要感谢你啊,是你把敌军拦在了会稽县不得寸进才让上虞免受刀兵之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