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卖酒的想法(1 / 2)

“都头,如果我们店想售卖酒水,需要办什么手续?”

某天傍晚,武大郎请来刘衡吃饭,除了刘衡,还有两名衙役。

这两名衙役是这几日刘衡派来维持秩序震慑宵小的。

武氏饭馆开业火爆,人多就容易出乱。

为了避免有人闹事,

武大郎请刘衡协调了两个衙役,在街面来回巡逻。

往大了说这当然是假公济私。

但对刘衡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衙役在街上巡逻也是每天要做的工作。

只不过是派人在这条街上的某处多走走,讲道理也说的过去。

有这两个衙役,刘衡也不时过来买吃食。

开业到现在,还没有不长眼的宵小敢来饭馆闹事。

酒过三巡,气氛到位后,金莲提出了这个问题。

北宋此时的酒,都是低度酒,至少金莲并没有见过在阳谷县有高度白酒售卖。

蒸馏技术又不难,油条等只是小道,真正想打出一番家业来,金莲感觉做白酒是条发展的路子。

今天他们请刘衡吃饭,喝的酒是市面上上好的桃花酿,要价500文一坛。

买了后金莲喝了一杯,这不就是黄酒吗,酒精度数撑死十来度。

这个品质的酒,所有成本都算上,撑死几十文。

利润差不多十倍。

这个利润让金莲心动了。

她还有大杀器,高度白酒啊。

市面上也有白酒,不过白酒质量还不如黄酒,此时的白酒不管纯净度还是口感,都不怎么样。

估计武松喝的所谓“三碗不过岗”也就是这类酒。

那要是武氏饭馆售卖高度白酒,一个新兴市场是最容易赚钱的。

不过官府对酒水售卖有一定的管控措施的,如果没有官府许可,是不允许私自酿酒卖酒,违者法办。

世道要乱起来,还有十几年时间,时间还久,有个赚钱的门路还是有必要的。

刘衡吃了口菜,沉吟道:“阳谷县里有酿酒许可的有四家,县城里的狮子楼、丰庆居,黄庄的黄家酒坊,还有景阳冈的郭氏酒家。你要卖酒,从这四家购进即可。想要酿酒,那就可难了,阳谷县就这四家,官府应允酿酒,当前阳谷也就这四家。”

这年头酿酒,真就是粮食制成。

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现在产粮人吃都不够充足,官府也不允许太多的酿酒企业出现。

当然私下酿酒的老百姓也有不少,但都不成规模,一般都是自己喝,或者小打小闹的挑着担子零售。

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时候,就是用自己酿的酒麻翻了杨志等人。

这种私下酿酒的行为,只要做的规模不大,官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也管不过来。

武氏饭馆要想卖酒,从别处购销可以,自己偷偷酿造一些也未尝不可。

但想要推出一种新型的酒类,大范围的占领市场,那必须拿到官府的许可。

武大郎点头:“原是如此。多谢都头解惑。”

他微微摇头,看来酿酒的生意并不是那么简单。

刘衡哈哈一笑,摆手道:“客气作甚。大郎,这些天你家生意日渐平稳,我们就不每天都过来了。有事派人找我就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