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婚约?361(1 / 2)

“未有联系?”

昭武帝双眸微微一眯,随即嗤笑一声。

“看来某些人这是等不下去了啊。”

对于秦王未曾联系西虎关的事,昭武帝这边持有保留意见,但是有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西虎关宣武侯一直都关注着秦王,甚至只怕也是对秦王突然来到京城定居多有猜测,否则也不会迫不及待的就把自己女儿给送到京城来。

或许这是一个讯号。

“有些人不老实了啊。”

前段时间,李九军在前线传来战报,询问是否继续追击突厥残部,对于心里一直存在的耻辱,这么多年过去昭武帝可是从未忘记。

尽管知晓追击会多有花费,甚至还会是无用功,但若让他就此放过突厥残部,他是玩玩不甘心的。

或许也是他心里还存在着一个赌的心理,毕竟这次若是能将突厥残部消灭,那突厥最少也得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对虞朝造成威胁。

用一些花费读一个未来几十年的安稳,他觉得非常值得,况且现在大军就在那边,从好过现在回来,让突厥残部缓过起来,十多年后又卷土重来的好吧?

至于说失败,现如今的虞朝也不是损失不起,国库有钱有粮,何必慌张?

可是关于李九军上书询问的事,昭武帝并未在大朝会上公布,只是私底下召集了几位肱骨重臣在御书房议论。

换而言之就是京城知晓李九军上书奏请询问这件事的人并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两手之数,而且这里面除开他本人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他的肱骨重臣,也是他的心腹大臣。

当然这是明面上知晓的人数,这暗地里又有多少人知晓不好说。

而昭武帝此时为何会说有些人不老实,这便是原因。

李九军带着大军久久未归,而在京城周边一些个城池的兵力,也都在前面随着密诏一起去了突厥地界,既然打算覆灭突厥,兵力自然是要增加,同时也需要粮草等等。

所以他当初下达密诏的同时,也又调集了八万大军以押送粮草名义进入突厥战场。

当然这些也都是秘密行动,而且也不是一个地方调集八万,而是分散了好几个地方抽调,动静尽可能的做到最小。

但他很清楚,即便做到了最小,有些人还也是能知晓,这里面西虎关的宣武侯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开国猛将,又多年镇守边疆,宣武侯可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只会傻乎乎的只盯着西虎关。

毕竟他的身份情况本就不怎么太干净,若是还一个劲傻乎乎的盯着西虎关,只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对此昭武帝也是心知肚明,西虎关这些年,可是向外输送了不少人才,可以说现如今虞朝好些个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宣武侯的人。

不,准确说是眼线,宣武侯也是个聪明人,知晓有些东西不能过界,所以安排出去的人从来都不会去争夺什么高位,只为在一些高不高低不低的位子上。

没有能左右大营的能力,但却也有能参与不少大营事务的资格。

妥妥的就是眼线,所以关于调兵的事,宣武侯必然是知晓的,只不过对于李九军上书所说的事,他知不知道还不好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