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之神[娱乐圈]_分节阅读_第190节(2 / 2)

  “对,按照现在时尚圈的算法,不算蓝血。”程程随口回了一句。时尚圈的地位实际上就是靠建立鄙视链才确立的,无以鄙,何以贵?这种鄙视链不止表现在奢侈品品牌会集体鄙视他们以外的品牌,也在于他们内部也有上下高低。

  而且这种上下高低并不是无的放矢,人家那么分是有一份‘行业标准’的。就以这个圈子里对于‘高级定制’的说法来说吧,其实不是谁都可以说是‘高级定制’的,至少狭义的高级定制,达到的很少,入选的每一个都有名有姓——高级定制的话,巴黎有一个高级定制协会,满足协会制定标准的话,才能被称作高级定制。

  第一,要纯手工量身定做,这个非常好理解。第二,要在巴黎有超过35个全职工的手工制衣坊,这可能就有些不能被理解了,超过35人姑且可以算是对规模的要求,规模越大越有实力么。但凭什么要在巴黎?这只能说,人家是制定标准的人,有解释权。

  如果不满意,大可以另出一个高级定制标准。关键的问题是,新的标准之下,大家认不认,权威性怎么保证?巴黎的高级定制协会定下的标准或许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人家‘一统江湖’这么多年,是有品牌效应,有行业惯性,有‘权威’等等在其中的,至少现在大家普遍都是认的。

  第三,这些全职工里,至少要有20名是制衣师。这也很好理解,不能说聘了一些后勤岗什么的凑数嘛。第四,每年至少参加两次时装周,一次至少展示50套原创设计服装——其实这个工作量是非常惊人的!这就是一年一百套衣服了,如果是20名制衣师,平均每名制衣师就是五套衣服。

  一个人一年做5套衣服,感觉也还好?其实不是的。这可是高级定制,工艺上是精益求精的,而且还只是秀场。客人根据秀场图来要衣服,当然是另外做的,不会说直接拿秀场的衣服,那样的话量身定制的标准就不符合了,穿秀场衣服的是艺人,他们都是借衣服的。这样一来,工作量就很恐怖了...可别说20个制衣师是底线,非要说的话,100套也是底线呢。

  而且以当下高级定制的现状,说出来不信,其实人家是亏钱的。规模越大,亏得越多!所以大多数本身就是蹭着底线来的。大品牌之所以还在做高级定制,一方面是情怀,为了保留某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成衣线的格调,毕竟奢侈品的格调还是得小心维护的,很大程度上人家赚的就是这份钱。

  高级定制足够贵了,一件衣服六七位数(人民币)不稀奇,但成本可比相像的高!

  最简单的说,35个工作人员,以法国的人工,加上要在这种高级定制行业做技术工,那必然是技术比较好的,那薪水估计更高——平均每个人年薪二三十万(人民币),这是很正常的吧?就算有些工人达不到,一些超厉害的制衣师,还有设计师,他们的薪水高,足够将平均拉到这个水平了。

  这样,光是人力成本就至少七百万到一千万了。

  再有在巴黎这样的大城市,土地成本不会低吧?还有机器(说是纯手工制作,但也是有使用缝纫机之类的机器的)、材料等等——不要以为布料等原材料不贵,这个世界上有的是昂贵的原材料,就算衣服上不点缀金银珠宝,纯粹的就是布料,那也有好的呢!国内的锦绣料子,一米四位数、五位数难道很难想象?国际上,类似的昂贵布料,也是有不少的。

  而且高级定制的话,做好之后,穿了之后,无论多少年,只要这个品牌的手工工坊还在,都是会帮忙做修改的。或许是随着年纪增长,衣服不合身,或许是衣服从父母传到了儿女辈,这个时候就需要修改(因为高级定制的衣服,一般会用多个布片,留出余量,所以如果码数跳不超过两个的话,一般是可以修改的)。

  当然,其实对于会穿这些衣服的人来说,其实也就手工定制的衣服才有修改的意义。成衣的话,穿一两次或许就扔掉了,清洗都觉得没必要,更不要说修改了。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啊!

  而以高级定制的价格,客户又是相当窄的,‘成交量’相当感人呢。高级定制能够不亏钱的品牌,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在亏钱的。

  看高级定制赚不赚钱,观察各大品牌是怎么对自己的高级定制这一块儿就知道了——一般一个品牌很穷的时候,就会先砍高级定制这一块儿,等收益情况好一些,才会重返高级定制圈子(也很大可能重返失败)。

  如果真的赚钱,就不会先砍这一块儿了。

  “虽然不算蓝血,但我觉得这次G家送来的衣服更合适。”程程穿好衣服之后,造型师开始确定确定修改的尺寸。G家不属于狭义的高定名录上的品牌,但是这次送来的衣服真的非常漂亮,以及‘合适’。

  这是一条上半身抹胸、下半身大摆的裙子,但和C家著名的那种大摆裙不太一样,至少掐的褶没有那么多,当然也就没有了那种‘富贵’。这当然不是为了省布料,而是G家的风格如此。他家的大摆裙,喜欢用这种类似工字褶放大的褶,褶偏挺括。

  相对于C家大裙摆的浪漫优美女人味儿,G家的裙摆没那么大,风格上也更容易出端庄、高岭之花的感觉...有的时候以宗教为灵感的话,也很容易出彩。

  程程现在上身的这条裙子,一边腰侧有装饰,装饰和裙摆褶形的风格也是一脉相承的。之所以这里有这个装饰,一方面是削减单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隐藏裙摆打褶收腰的问题。

  C家的工艺没得说,再大的裙摆也可以收腰收的很纤细。但是,即使是C家,有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的褶,也得用一些小巧思,比如腰间增加一个顺着布料线条的设计,这是为了遮掩为了打褶增加的腰部体积。

  G家这个是差不多的道理。

  这条裙子总体来说很有端庄感,适合冷感一点儿的氛围,这都没什么可说的。真正值得说的是,裙子的颜色,以及下摆赏的刺绣。

  颜色的话,大概是河水映着落日的颜色,落日熔金。刺绣就是在裙摆平整宽大的褶面上绣上一扇一扇的仿佛建筑物剪影一样的图样,颜色好像更深的金色,又有点儿像黑红色,像是建筑物在黄昏时映在了水面。

  这些建筑物剪影很有欧洲特色,更确切的说,很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特色...线条很容易就联想到那些著名的广场、钟楼、教堂什么的。

  程程之所以选择这条裙子,是因为这很适合威尼斯。

  水面倒影、文艺复兴、意大利建筑,加在一起很容易就联想到威尼斯...当然,这条裙子穿上之后真的很美,这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配这条裙子,程程选了伊莎贝拉家的珠宝,这真的是非常、非常奢华的头饰和耳环——这是一套的,黄金和白银为主材,宝石都是钻石。主要的头饰总体是对称的设计,从前颅服帖固定,还盖住了半个额头,两边到眉毛上方一指高,中间却是延伸到了快眉间。

  色调和裙子本身很搭,而且和裙子的线条也很配。

  就连造型师看到这个配合也眼前一亮:“真不错啊...我觉得这样搭配的话,比秀场原图还要好了。”

  这套衣服秀场也是有配饰品的,但现在看来,竟然远远比不上现在的搭配。如果说原本衣服只是好看,那现在配在程程身上,就有了惊艳之感了。

第200章 霓虹光影(20)

  威尼斯丽都岛, 《周虹》剧组来参加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式。这个时候天还没彻底黑下来,能看到一点儿落日余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压轴的剧组, 天黑之前就应该能走完红毯了。而《周虹》剧组,显然没有被安排为压轴出场的......

  程程他们一行, 乘礼宾车从酒店来到剧院这边的红毯前落客区。和程程同车的南芝笑着问她:“怎么样啊妹妹, 有没有被吓到?紧张不紧张...当初各个我啊, 第一次来欧洲参加三大, 可是很紧张的。”

  程程看着单向车窗外,红毯两边早就挤满的乌压压的人群, 其中多数是媒体人。现在已经有一些电影人在走红毯了,所以照相机的闪光灯不停地闪、不停地咔,只需要看着就知道什么叫做‘星光璀璨’了。

  “还好吧...”程程很快收回了视线,并没有显得多在意, 反而有些漫不经心。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红毯, 除了比国内的外国人多一些, 只看‘表象’的话,其实也差不多。这和南芝他们年轻时候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倒回去十年,那个时候参加国外的顶级电影节,肯定觉得人家好隆重、好大场面,国内完全不能比。

  而由这种隆重的场面带来的压迫感,又会进一步加深参加电影节的电影人的紧张...本来担心奖项的事就更紧张了。

  现在的话,只要能端正心态, 面对这种场面国内的艺人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在红毯这个问题上,国内其实已经赶上国外了。

  要说‘游刃有余’的话,程程绝不开玩笑, 工作人员过来通知到他们上红毯之后,程程完美向南芝展示了什么叫做国内女星的红毯水平。以及,她不是嘴硬,而是真的不觉得很紧张。

  下了车的程程并不笑,而是配合着裙子首饰的端庄、冷感,表情有点儿冷。这种‘冷’又并不僵硬,她自在的姿态可以证明这一点——当她不被顶级电影节的气势压倒,竟然真的一点儿不紧张后,就一点儿不像第一次踏上这种级别舞台的‘新人’了。

  她不生涩,不会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少女,不会有沉不住气的跳脱...静静地在那里,像海水,平静又不会缺乏存在感。

  怎么说呢,就是那种让人觉得她适合这个舞台,甚至掌控了这个舞台的感觉。

  气场影响到视觉,是真的会让人觉得更美的...事实上,在场的很多媒体人已经被她完全迷住了。特别是一些时尚刊物的记者,更是着急地、不停地拍——想要拍到好照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看运气,所以多拍一些增加‘中奖’几率很有必要。

  美人就是美人,即使是白人世界,他们的眼睛也不瞎,也会知道谁是黄种美人,谁是‘黑珍珠’...一样会被迷住。

  南芝一直以来就够受欢迎的了,他是国际电影节上的熟面孔,不少媒体人都一眼认出了他,同样在红毯上走过的电影人更是很多是他熟人。程程和他一起走,却还是她更耀眼一些,媒体人不少都在交头接耳,打听她是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