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之神[娱乐圈]_分节阅读_第45节(1 / 2)

  来到东驿的人有好几种,最粗略的分法是两种,一种是有梦想的,一种是没梦想的。对于没梦想的人来说,来东驿,和去东莞没什么区别,都只是一份工作。这里每天做活道具没成就感,也不能指望学到什么,但去东莞进厂,又有什么成就感,能学到什么?

  这里比进厂要挣的少点儿,也不怎么稳定,但也有好处,那就是轻松!本来当活道具就已经挺轻松了,混油滑了的,还能把活道具的活儿都躲出去......

  能来打印店印东西的,大多数还是有梦想的。因为作为活道具的龙套演员,是不需要向剧组投简历的,群头喊了就是了。需要打印简历、照片什么的,那至少也得是特约演员,或者想往特约演员方面转。

  甚至这里还能看到一些正儿八经的演员,不是群演——在剧组那边来说,特约演员其实也是群演,分出群演、特约演员,又在特约演员里分出大特、小特的,是东驿这边的群众演员自己。

  这些不算群演的演员,很多也是科班出身,混的不好,签不上好公司,或者图自在,就自已跑单帮。他们会选择某一个大型影视基地作为自己的地盘,常年在这里等剧组,等到剧组要招角色,就会去联络。

  等不到角色的时候,才会主动出击,去外地试镜。毕竟大多数剧组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是来拍摄之前就选好了,来东驿这种影视基地,除非是特殊情况,不然要的都是群众演员。

  程程找到了打印店老板,打听了附近有没有舞蹈教室什么的。

  老板给了她一沓传单,然后又从中间抽出了几张。热心地告诉她:“姑娘,你去这些地方看看,都是靠谱的。”

  这边的老板生意能做的这么好,可不是单纯靠价格低。能在东驿镇上立足,真正靠的是热心诚恳。凡是演员们有什么困难,他能帮的都会帮。他的打印店除了是打印店外,还是东驿的消息集散中心。

  甚至有些剧组招演员的传单,都会放到他这里,让老板看着靠谱的给。

  东驿这边,早些年的时候几乎全是来挣钱的农民工。这些年,也多了抱着明星梦的年轻人,也因此,一些针对这些年轻人的培训班应运而生。程程想找一个能练习的地方,实属简单。

  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之后,周亚杰就陪着程程回去了。回程中他还挺好奇地和程程打听:“刚刚那么多男的女的,都挺年轻好看的,他们也是想来做明星的啊...她们中能有几个出头的啊?”

  以前周亚杰只在一些网络新闻里听说过群演,感觉就是一群很辛苦,挣得不多的人。另外,群演大多数就是很路人的长相,年轻人也很少。但刚刚的所见所闻颠覆了他的认知,刚刚见到的是一批上表演课的‘东驿漂’。

  “一个都出不了头。”程程非常干脆地回答他。

  “我不是说做大明星,我是说就是、就是...你知道的。”周亚杰以为程程想错了,解释了一句。

  “对,我说的就是你说的,一个都出不了头。”2013年,还不是后来网络更发达的时候,对于很多不了解的角落,很多人就是无从了解。程程知道学法律的表哥不是特别天真的人,但现在说的事,属实超过他的知识面了。

  “怎么说呢,一个素人,因为某种特质契合了一部小成本文艺片里的主角,被导演拉去拍了电影。然后电影得奖、出名,这个素人于是也成功入圈,在之后的日子里一步步出名、走红,这样的故事是有的。但一个真正的龙套演员,一步步往上爬,最后出头,这没有。”

  港台那边的艺人不少是从龙套开始,但那只是培养他们的计划的一部分,他们本质上也不是龙套演员。

  “你当然可以举例子,比如吴祥龙,他就是龙套演员出身...但他本质上不是走龙套演员一步步向上爬的例子,而是在做龙套的时候,仿佛素人一样,某种特质适合当时那部电影,于是遇贵人、撞大运。”

  “而且吴祥龙只有一个,还是属于以前那个时代尾巴上的人物。现在你再看看,还有这样的人?现在每年各大院校出来的科班生不知道多少,再加上歌手、模特、选秀明星...大家都来演戏,红的人有几个?根本轮不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12-27 08:57:19~2021-12-28 08:45: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江湖人称神兽 35瓶;123456 30瓶;孔德音 20瓶;我什么都不知道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5章 月光美人(25)

  聚餐完毕, 张原剧组和欧阳珣剧组,有的人打算续摊,有的人就打算回去了——倒不是清高, 只不过玩乐这种事也是需要精力和新鲜感的。他们生活的圈子,玩乐已经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了,就很难说真的有多少乐趣了。

  还有精力问题, 步入三十代后,依旧能保持旺盛精力的,就是少数人。

  张原算是少数人之一, 这也是成为一个成功导演的标配了...导演成天在片场忙, 需要协调各方, 自己的工作也繁重,如果是先天精力不济的人,还真是玩不转。

  不过,‘精力旺盛’的张原并没有一起去玩儿, 现阶段正是项目关键的时候, 他很不喜欢这种时候分心。

  “说实在的,我还蛮佩服张导的。”乔迪因为带着未成年的堂弟,所以也没有去玩,再续摊去的地方就不一定适合未成年人了。他和自己堂弟说:“别看做重要项目的时候专心致志、不分心,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

  “特别是张导这种年少成名,才三十多岁就在导演这行做到这种成就的人...都说‘得意忘形’,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话嘛?”乔迪这是在点拨堂弟。

  乔迪当年刚出来的时候,正是世纪之交,国内演艺圈还不算成熟,也没有现在那么多捧人的说法, 大家都学港台那边。只不过刚开始学,肯定很粗糙,走了不少弯路,成功的少,乔迪和南芝,就是那一波造星运动中,唯二成功的两位男星。

  之所以成功,真的是他们两个本身素质太好了,全国同龄人中,他们绝对是百万个人里面出来一个的级别——想要挑出两个他们这样的,然后让他们对当明星感兴趣,再然后顺利送他们出道,这种事在今天想要复制都很有难度。

  有人说如今的粉丝疯狂,一次接机可以聚集上百上千人,把机场都堵了,为了离自己崇拜的偶像近一点儿,都弄伤见血了。这是他们没见过世纪初的景象,那个时候粉丝规模往往更大(明星偶像少,粉丝也就相对集中了),也更有战斗力。

  就他和南芝的粉丝,在两个人人气最顶峰的时候——现在他们当然也很红,路人粉说不定还多一些,但那个时候流量、人气确实更大。现在不是他们不行了,而是这是这一行的客观规律,总是新鲜面孔更能让当下的新生代年轻人普遍狂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嘛。

  那个时候,他们的粉丝为了他们打架斗殴,还互相捅过刀子!

  现在的粉丝,不过就是隔着网线,喊一声‘键来’,做个键盘侠罢辽。那个时候的粉丝,是真的能真人约架,动真家伙的。

  如今这种事不为人所知,是因为当时的网络不发达,消息传播依赖于传统媒体,电视、纸媒什么的——传统媒体时代,一些特别恶性的事件,传统媒体还不许发出来,政策是不允许的。

  而且那时候媒体少,明星们背后的公司公关起来可比现在管住所有自媒体容易多了...现在想要让一起特大丑闻不透风,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现在的小年轻都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场面啦。

  乔迪当年就处在那么个环境中,走到哪里都多的是人为他疯狂,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人为了他冲锋陷阵。而且他能给投资人挣到钱,这下就连掌握了资本的大老板们也任他予取予求了。

  这种情况下,他不膨胀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那个时候跌了跟头。

  经过过那一段的他,再看现在的张原就很佩服了,虽然不知道张原能坚持这样多久,但只要他还能坚持这样,就值得他佩服。

  乔迪的堂弟这次饰演戏里他的少年时代——虽然说是从舞蹈学院附中拉了一个素人来,但这只是现阶段不想给自己的堂弟带来太大的压力,乔迪要求剧组不向外说的结果。

  当然,乔杰也是真的舞蹈学院附中的学生,是素人就是了。

  因为堂弟也有要进圈子的想法,所以乔迪才特别和他说这些。

  “得意忘形?”乔杰没有反应过来,只能重复了一遍堂哥的话。

  “都知道‘得意忘形’是错的,但得意之后,大多数人还是会‘忘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乔迪给自己的堂弟上了一课:“觉得得意忘形是心态不好的人都是上帝视角,真的年少得意,有几个能把持住的?”

  “你将来也要注意这一点...啊,算了,反正你还说不定呢。”乔迪不太在意的摆了摆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