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蔷薇商会(1 / 2)

驿馆从来都是一个消息流通的巨大基站,不仅需要接纳受伤的旅行者,还要供养糟粕的拾荒队。

当然,那些旅客和拾荒队也要对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清楚的。

躺在驿馆养伤的这段时间里,这位年轻的旅行者也费了不少口舌向驿馆的伙计打听了不少事情。

走出驿馆后,年轻人的视野变得开阔。

天气稍许寒冷,还带有微微的寒风。

他注目远望,长长的街道延向高墙,不一会儿的功夫——身影便随着人群的涌动出现在一处不大的广场上。

虽然天气尚有失色,但街道和广场四周依旧人来人往的交替着许多人,各种铺子散落在广场周围,热闹极了。

广场中央是一块石碑,倒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单纯的立在那里为过往的旅人标记着方向。

他径直朝着石碑走去,眸子浮动了几下,抬起眼眉朝着一处空幽的街道望去。

没过一会儿,城中狭长的街道便映入眼帘,相比广场——这里就冷清了许多。

左右两旁也是些零星的摊位,守在摊边的贩子大多都是老人。

冒着刺骨的寒风,佝偻的双手在空中举着不起眼的杂物。

过往的旅人都会被他们投来期待的目光。

面对对自己毫无用处的商品,许多人都会选择无视,不带犹豫的径直走开,只给他们留下失落和呆滞的目光。

看似满目琳琅的他们其实是一无所有的。

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托着手中的东西,褶皱的下巴在浮动几次后才从口中叹出一口气来。

表情显得难看,眼神开始不自觉的望着街边的旅人,手里的“黑炭”不断向前送去,祈求着擦肩而过的旅人能给自己换点钱粮。

可直至那人走远,都没有任何回应,甚至脸上还露出讥讽的表情。

望着远去的背影,老人无奈的把手收回,眼里还闪着泪光。

这些摆摊的人大多是流亡到此处的难民,入住新家园的他们没有被这里的人们接纳,靠着微薄的毅力苦苦坚持。

不管在什么地方,阶级差异永远都是存在的;当你低人一等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踩上一脚。

即使是所谓的救助驿馆,也不会愿意花费成本去养一帮既没有劳动力也没有拾荒经验的老人。

每当有人迸发出悲悯发问时,他们会显出一副苦涩的表情,嘴角轻轻划出一道略有下垂的笑意。

默不作声的对着问话的人摇摇头,眼中会泛出隐隐的闪光,或许他们还会将目光抬起,望着天边翻飞的山雀将思念带到数百万里之外的山川江河。

好在时下的季节还不到最冷的冬季,早秋的天气虽然寒冷,但总不至于会冻死人。

地方贵族为了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名誉,偶尔也会象征性的播下赈灾款给他们提供虚幻的温饱。

为了能继续苟延残喘,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变卖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去换取短暂的富足。

年轻人没有余力去理会和帮助他们,默默的低下了头,兜帽将整个头颅包裹的严严实实,只在一角露出灰暗的下颚。

同之前的旅人一样,不带声色的从这些饥寒交迫的老人中离开。

又走了好一阵,终于在一处拐角停下。

房檐下立着一块牌匾——“蔷薇商会”

这是个隐藏在城镇角落的地下商会,就是从驿馆伙计的口中得知的。

年轻人理了理自己的兜帽,缓缓将门推开。

“小朋友,你来错地方了。”

声音从柜台前坐着的一个大汉口中传出,看起来也就四十岁出头,两鬓发白,额间是一袭棕色头发,带点背头狼尾的模样。

右手手掌好像是装的义肢,古铜色的机械齿轮在掌间转动,映着桌上的烛光,黄铜的颜色一闪一闪的,手里还不停的摆弄着一个圆形的装置。

年轻人径直朝里走去,眼眸瞟动着四周。

屋内的四面墙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精致物品,不乏武器道具,陷阱毒药等等,俨然一副奢华五金店的模样。

“我要出城,需要一些东西,我想你应该不会拒绝我!”

年轻人从破旧的衣裹里拿出几块原石和几枚类似货币一样的钢镚。

原石是自己之前沿途收集的,几个钢镚是漂泊到现在仅存的一点余粮。

大汉的眼眸轻轻瞟了几眼年轻人放在桌上的东西,又抬眼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好一会儿后才停下拧装置的动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