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故土难离(2 / 2)

“顾大叔放心。”许乐康答应。

许乐康和顾眷来到小院,落日的余晖闪映在村庄和大地,仿佛整个世间都被金黄色的阳光所包裹,一切显得那么和谐,如果没有那些嘈杂声音的话。

原本安逸的村庄此时显得有些慌乱不堪,到处呼儿喊女、抓鸡撵狗之声。

“许大哥,我们出来干嘛?”顾眷不解。

许乐康笑了笑,指了指地面,“我们把这些物件藏在地下。”

藏在地下也是许乐康觉得最稳妥的地方,家中自然藏不住东西,到时如果战火蔓延过来,这房子都不一定保得住。

许乐康这个法子,也是得益于小学时学习的课文《科里亚的木匣》。

“许大哥真聪明。”顾眷不由夸赞,然后快速跑回屋里,“我去拿工具。”

在她家住了这么久,和顾眷的关系一直还不错。

很快,顾眷拿来锄头、铲子等东西,许乐康来到院子的墙角,选定一处位置后,开始动手挖坑。

顾眷在一旁帮衬。

时间很紧,所以许乐康挖掘动作也很快,不到半个时辰,一个深坑便已经完成。

深坑挖好,许乐康先丢下几块石头当铺垫,随后拿了几块木板垫在石头上,然后木板上放置几张宽大的油纸。

这是还未裁剪用来制作油伞的油纸,可以用来防虫避湿。

而顾眷从屋里把东西搬出来摆好,除了生活用品外,还有许多书本文集、以及顾眷顾望小时的物品和她娘亲的遗物。

帮她们东西整齐摆好,油纸包裹密封,一切完毕,最后就是封土。

上面再垫几块木板,然后一层一层的盖上泥土踩实,继续盖土,反复几次。

最后表面铺上一层干土,把剩下的泥土移开,用扫帚清扫几次,基本发现不出端倪。

这时太阳已经彻底落山,秋天的夜晚来的很快。

外面依旧是闹哄哄的,已经有不少村民开始动身离开了,因为谁也不知道紫阳城能坚持多久。

“我们也走吧。”许乐康和顾眷埋藏东西的时候,顾续已经准备好了干粮饮水保暖衣物等东西。

一共三个大包袱。

许乐康抢先拿起较大的包袱,根据外形来判断里面应该是干粮和水,还有食盐火引。

由于不知道要外出多久,所以顾续把家中大部分的粮食都做成了干粮。

包袱挽在后背,重量确实不轻,好在许乐康也是有锻炼的人,力气劲也足。

……

来到门口。

村子此时灯火通明,村民都举着火把,赶牛拉车,举家迁移。

“要连夜赶路吗?”顾眷看了看暗淡的天,还有害怕。

“既然下了急诏,说明紫阳城已经不安全了,早些离开吧。”顾续叹了口气。

他是个识书人,也知道紫阳城失守对离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乐康一直没有说话,他看了看漆黑未知的远方,心下不禁伤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个村子待了这么久,突然离开还真舍不得。

皇城是离国的都城,算是离国最后一座还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城池了。

它位在紫阳城东北方向,距离很远,有几百里的路程,脚步快些的话,估计也要十来天左右。

到时出了村子,走一段小路,就能到达官道,只要沿着官道一路直行,便能到达皇城。

夜幕慢慢深了,夜色无边,冷风呼呼的刮着,再添寒意。

路上都是村子里的村民,大家相互认识,便凑在了一起赶路。

许乐康他们三人也跟随其中,毕竟路还长,除了身后会有敌人,也可能会有其他危险。

因为大家都携带了不少重物,加上老幼行动不便,到了夜深时分,只到达了官道。

队伍几个年轻汉子聚到一起商议一下,决定原地休息,天亮了再出发。

……

许乐康他们也来到路旁的一棵树下。

“爹,你坐会。”顾眷扶着顾续坐下,不知道是因为劳累了,顾续此时脸色不太好。

“咳咳……”,顾续缓缓坐下,入秋了,夜晚的风很大,温度也有些寒冷,他又开始咳嗽。

“你们先休息会,我去拾些柴火。”许乐康放下包袱。

这是秋季,干柴枯草到处都是,许乐康快速捡了些柴火回来。

堆好点火,温度和亮度逐渐上胜。

同时许乐康又折了几根木棍,绑成两个三角架子,中间横放两根木棍。

拿出包袱里的水囊放在火堆上头加热,水囊是牛皮的,结实耐用,不直接触碰明火则无碍。

“爹,你说我们我们还能回村子吗?”顾眷拨动着火,情绪有些低落。

“或许能吧,咳咳……”,顾续叹了口气,“紫阳城一破,离国就危险了。”

顾眷懵然点头。

这时,周围的村民也已经生火休息了。

他们位置不远处是村长一家人,右边一点是大黄狗的主人一家。

可能是太困,或者太累原因,大黄狗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听说了吗?傍晚时候,王麻子问了传令官关于紫阳城的情况。那传令官说啊,今天我们和耀国又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就在我们陷入困境时,突然,一位仙姑从天而降,帮助了我们守城。”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