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章 棉苗(1 / 2)

刀客师父院子旁边,沿着向阳一面的坡底,横向箍了串连在一起的浅窑。

一水儿的落地大窗,横排过去颇有气势,但不苟言笑的刀客看得很紧,别说大人,连小孩都轻易不敢去那边玩。

这天,时杰来到此处时,小翠和郑芒儿已经在了,小师母也在旁边帮忙。

“黑娃,可以移栽了吧?”

“是呀,枣树都要发芽了,我见村里都有人开始下种了。”

“再等等,等嘉轩叔他们回来。”

时杰推开其中一间的窑门,一个后世教室模样和大小的空间里,阳光透过三孔大窗照射进来,明亮又温暖,地上一片绿意盎然,一畦畦棉苗在营养钵的滋养下,已经长出了三五片叶子,郑芒儿应该是刚喷过一次水,叶片上晶莹的水滴折射着阳光,泛出七彩光芒。

这就是他们忙活了几个月的成果。

郑芒儿得自其父的种植技术非常的可靠,这棉苗饲弄得相当的不错。

棉花增产有种子、播种方式、田间管理、水肥、农药等五个途径,除过种子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其它都是跨时代的技术,大部分都体现在了这里。

这就是育苗。

育苗不是简单的事,涉及到选种、浸种催芽、拌种、苗床管理、温控、土质水肥还有药剂,苗壮苗好才好移栽。

由时下的籽播到育苗移栽,可以让棉花播种和植株生长期提早一月时间,单此项措施,就可以让棉花有效躲过秋天的低温和阴雨,从而使亩产由原来的二十多斤稳定提高到一百多斤以上。

这是四十年后,秦岭南面,两山之隔的巴蜀人在全国创造的一个奇迹。

这在没有地膜覆盖技术之前,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棉花种植技术。

即使没有先进棉种,但配合起垄、摘顶、打叉、水肥管理、农药除虫、生物防治等等后期管理措施,让棉花产量再增长一倍,亩产突破两百斤也是可以期待的数字。

“黑娃,真的能像你说的那样,可以多收那么多棉花?”

“能吧,至少不会比原来差。”

后世最高亩产是籽棉五百公斤,两百斤才五分之一,这才哪儿到哪儿呀。

“这我信,别家的娃娃还没下地,这个刚出生就会跑了,咋也不会比别个长得慢,真没想到呀,你还有这本事,回头我让你师父给你卤些钱钱肉吃。”

“师娘,我才十一岁。”

“虚十二,差不多能生娃了。”

那你的娃呢?时杰很想这样问。

可他不敢,怕挨打。

小翠偷笑,上前扯走小师娘,“姐姐,咱们那边说话。”

时杰一听不满意了。

“小翠姐,你咋喊我师娘姐姐呢?你这不是明摆着在占我便宜嘛。”

“真多事!咱各论各的。”

郑芒儿见两人去了,才说道:“县里传来消息,说白族长他们出狱了。”

“那就好。你那边过来的族人生活都安置得怎样?有没有不合适的?”

“好着呢!”

郑芒儿大略说了情况:“分了三块儿,一部分留在镇上,就在木匠铺和羊汤馆,一部分驾牛马车跑滋水、省城两条线,剩下年轻力壮的跑南原,从山里往外运木头,顺便收些山货,还成。”

“往来可以多贩些货,反正有车,运力尽量不要浪费,尤其山里那边,与山民关系处理是重点,以后用得着。”

“这样怕是要在镇上再租,或买一处地方了,得开一家大车店才成。”

“买吧,大一些,连贸易货栈也兼起。”

“那葛掌柜怕是要不乐意了。”

“咱主要做往来,是他的上游,这样他还有想法,就并了他的杂货铺。”

说到这里,时杰笑了起来。

“咱俩好像跟开杂货铺的有仇。”

“那是。”郑芒儿也笑了,“开杂货铺的就没有好人。”

葛掌柜吐血三升:我冤呐!

鹿三一回家,就四处踅摸黑娃。

他听说儿子在村东新开的牛肉铺子,就找了过来,正杀牛的刀客努努嘴,鹿三就奔了这处秘地。

今天就算正式解禁了。

“黑娃!黑娃……”

时杰闻声推门出来。

“爸,你们回来了?”

“你嘉轩叔找你,这是在做啥?”

“进去看看呗……”

“你个窝不住的野鹁鸽,藏了嘛东西哩……呃,黑娃你个狗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