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推波助澜(1 / 2)

“我这一脉的范文程,如今可是大清朝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你范家的前途不可限|量!”

“王府和李府,在接到了官方的邀请函之后,都对这次的交易很是看重,甚至还开了一天一夜的会,商量出了一个最好的价钱。”

至于卢府的布政之人张达,则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兄弟,这巡抚也是没把你放在眼里啊,竟然让这么多家族一起出价,我们要是真要出价,最多也就是跟王家和李家一样的价钱。”

“可要是按照那些人的价格,我们就亏了一万两。”

张达一脸的不爽。

“唉,”监察御史卢之焕叹息道:“原本山西督军,我都已经走得七七八八,官府那边也批了我的举荐。”

“这个孙传庭,把我的计划都给搅黄了。”

“我们就等着他走吧,如果他走了,我们就推波助澜,将他赶出山西!”

“张达,按照王家人开出的价钱来,我们再对这批米进行一些处理。照样能赚到钱。”

“老大,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知道。”张达问道。

“次日,这四个商人就来了。”

各位,具体的内容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请各位将自己的报价交出来,我要亲自审核一下。”

孙传庭沉声喝道:“这件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总督正悠闲地喝茶,四位官员依次递上了一份清单。”

“嗯?”

孙传庭被四个人的出价吓了一跳。这范记米铺,可是按照市面上的价钱,一银二石谷。”

“这个价格虽然不错,但也经不起这么多人的折腾,一斤二斤也就罢了,但一百万两,你非但没有打折,反而说二斤二斤,你是不是傻,你当我们是傻?”

“说起来,孙传庭对范家的指责,还真是有失偏颇。前些年贪腐猖獗,一斤二两,也有胆量向衙门报出价格,一斤二两。自然,那些官员们也会得到大量的贿赂。”

“孙传庭的名声太臭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本事,所以范家才会给出一个他们觉得合理的价格。”

“王记酒楼,李记酒楼,张记酒楼,价格都差不多,都是一斤半。”

“张达,你给我等着!两百五十万石的粮草,你可以给我!ii。”

“报告总督!我的储备粮,二百五十万斤,已经很多了。”

“孙传庭觉得这人前些日子还清了五千亩田地,对我的帮助很大,又有卢之焕为我出头,我自然要帮他一把。”

“张达,我以山西总督的名义,从你这里购买了两百五十万斤的粮草,你必须将这些粮草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等你清点够了,就去领钱。”

“多谢郡主,我保证,我会按照您的吩咐,将所有的粮食都送回来!张达眉开眼笑的说道。

看到张达一脸得意的样子,王记和李记的人心里都在嘀咕,嬷的,看来他们是来给皇子当陪衬的。早知如此,何必陪着你,这不是在逗我们吗?”

范建斗一头雾水,心想:“这是什么情况,我才离开几个月,市价就变了?”

中午的时候,张达就让人将一车车的粮食运进了国库。”

一百斤的极品粮草,在一名管事的吆喝声中,一辆又一辆的粮草被搬进了库房。

“卢之焕在库房里呆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朝监粮官点了点头,离开了库房。”

“负责粮草的官员,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又一辆的粮食进入库房,嘴里还在念叨着一百斤的粮食,可是他的手里,却没有任何的动作。”

第二天晚上。所有的食物都在仓库里面。”

张达去了一趟,带来了五千两白银。”

“在三日之后,孙传庭召集了所有府县的知事,还有驻军统领孙杰,让他们将食物送往各地。”

“各位,皇上给山西下达了五年免征赋税的旨意。一边救灾,一边向当地的乡绅和村民解释减免赋税的政策。并严令各地乡绅不得征收赋税。”

“一辆又一辆的粮草,在军士的护送下,由府县的官员护送,送往灾区。”

“五天之后,整个山西,包括代州,长治,大同,运城等,都将在这五天内,传遍全国。各个村子都在拼命的分发粮食,人们都在拼命的往里冲。”

“不要推推搡搡的!人人有份!家家户户都有!亲爱的!皇上慈悲为怀,得知山西今年干旱,给每家发了一石粮食。”

一位村民大声地喊道。村子里的精壮汉子都被派出去维护治安了。”

“皇上果然不愧是佛祖,连我们山西代州的百姓都能惦记上。”

一名老者拿着食物,热泪盈眶的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