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撤校通知(2 / 2)

张耀华虽然有些惊讶,但还不至于那么大反应。

据他了解,很多地方都这么干了。将学生少的学校撤掉,统一送到大学校去读书,可以集中师资力量办教育。

这种做法,自然有利有弊。

利的方面,大家应该也清楚,就是让小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好的教育资源,一视同仁,让孩子尽可能都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弊的方面,就是家长们担心、反对的原因。路途遥远,要么选择住校,要么家长天天去接送,或者多交钱,学校采购校车接送。

总之,孩子读书的费用要增加。

“撤掉我们村小学,孩子要去哪里读?”张耀华问道。

“去中心小学。镇里下达撤校标准,是学生数少于一百人,我们村小学只有八十多人。”

他们村小学是个小分校,孩子只能读到三年级,四年级就要去主校读。

加上学前班,才四个年级,能有多少学生?

“真是扯淡,要去也是去白石小学呀!那是我们分校的主校。”张耀威感觉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白石小学坐落在白石村,跟他们村就隔着两座山而已,三公里左右。

这点路,孩子们自己走也不需要太长时间。以前是担心太小的孩子走不动,也不安全,所以才在村里设一个小分校。

而要去中心小学,那就远了。

中心小学在镇中心,差不多十公里的路程,不住校或者接送,根本就行不通。

这不是逼着大家住校,或者交钱接送吗?不是变相捞钱,是什么?

“我说呢!怎么中心小学要扩建。”张耀威又说道,好像忽然明白了。

早有预谋的呀!

张耀华撑着下巴想了想,说道:“其实,去中心小学也有好处。”

见自家老弟和老爸看过来,张耀华解释:“中心小学实力强,我们镇排前三的小学。我没记错的话,排第一的是实验小学,然后是第一小学,接着就是中心小学了。”

白石小学虽然是张耀华的母校,但他还是得说实话,白石小学经常排倒数,校长换了好几茬,也不见有起色。

大部分村民看到的,就是变麻烦,要多交钱等缺点。

听完张耀华的话,张父和张耀威皱眉思考起来。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事实。中心小学的实力,确实不是白石小学能比的。

“以前,我们想去中心小学读书,人家还不一定要,恐怕得塞钱等等。”张耀华又说。

讲真,他觉得这是个好事。

他们村小分校的情况,他们心知肚明,老师只有四位。

别人送钱都想把孩子送进名校读书。

名校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是人才,但毫无疑问,人家出人才的概率高很多。一座学校的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好像也对。”张父点头。

最明显就是读高中,考不上一中的,很多家长都想花钱买进去。

像张耀华那时候,就有人花一两万到一中读书。考不上,只能多花钱,有什么办法?这种操作,对中国家长而言,已经是基操的了。

“所以我们要送张远航去镇里读书吗?”

“你是他老子,你自己看着办吧!”张父懒得费脑筋了。

本来他也反对,觉得政府这样折腾就是为了捞钱,但听了大儿子的话,好像也不是坏事。

其实,最主要还是现在家里不困难了,愿意多花点钱在孩子读书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