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面见大尚书(1 / 2)

话说夏侯樱在床上憋着笑,闭眼,不敢出声。

原来母亲就是被召唤的仙女呀……

父母笑闹了一阵子后,声音越来越大了。

夏侯樱再憋着就装不下去了,这时候,母亲还不小心蹭了她一下。

借着这个机会,她便赶忙醒了过来。

她揉着眼睛,哈着气,吧嗒着嘴,含糊的说道:

“嗯?父亲,母亲,你们做什么呢?怎么把樱儿挤到墙边上了。”

这时候德阳公主把她抱了过来,哄骗地说道:

“都怪你父亲,是他把你挤到里面的,你过去和为娘一起打他。”

和女儿玩闹了一会,夏侯尚等着德阳公主簪上了刚刚散乱了的头发,二人便带着夏侯樱就去吃晚饭了。

夫妻二人谁也没有和对方道歉,关系却是缓和了许多。

然灯昼欲尽,明钟夜方初。

位于在北宫皇城东侧的步广里的昌陵乡侯府,距东城垣并不远。

夜幕降临后,如果能静耳细听,是能隐约听到城东外白马寺报时的钟声的。

那白马寺报时,是早晨先鸣钟、次击鼓,晚上则先击鼓、后鸣钟。

一家五口,齐聚在家中,喝茶聊天对弈,这是久违的和乐融融。

永和里,诸葛诞的家中。

不知道夏侯玄兄妹那边怎么样了,应该是能完美解决的吧……

诸葛诞还在灯下读着他的尚书。

城西南的邓艾家中,邓艾的心中也是满心忧虑,有对夏侯玄的,也有对自己妻儿老母的。

此刻她们已经向洛阳赶了一天的路了,由于是坐牛车,估计还要两日才能到洛阳。

翌日,天还未亮,洛阳便下起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今日他换上了木屐出门,倔强的要骑马,这就是穿拖鞋开车了。

唉,真是怀念穿洞洞鞋开车的日子呀……

不过诸葛诞并不怕,这拉车的马儿跟他很是熟悉,又十分温顺。

在大牛的帮助下,他又一次顺利的上了马,等到了太学就不怕了,那里有方便的下马石。

到了太学后,韩暨告诉他,让他下午下值前,回一趟尚书台。

诸葛诞中午后又翘了班,回家吃过中饭,又读了会《尚书》。

在下值前的一个时辰,他赶到了尚书台。

刚一进门,便有人喊他,那人举着伞过来了。

“诸葛大人,您来啦!”

之后小吏引着点头应和的他,便去了吏部尚书卫臻的房间。

房间很宽敞,木质的地板,铺上了至少三层的席子。

在这个年代,待客时铺上席子是为了显示尊重。铺几层席子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像诸葛诞这种普通的士族,最多可以铺上大小两层席子。

陛下可以铺上五层。

屋内有五张几案,几案上都有阅读架和笔砚,有一个上面还有一个圆形的漆盒。房间四角还各摆放着铜制的油灯架,进门的左右手墙边是放了很多竹简的满墙书架。

诸葛诞是认识卫臻,可是之前并未说过话,进屋给他见礼后,诸葛诞便侍立在了他身旁。

卫大人正在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着什么,他并没有跪坐,而是像和尚打坐一样盘腿坐在几案前。

这样没有坐相的吗?啊,这可是大尚书啊……

诸葛诞不知道的是,当朝不仅已经开始流行这种叫做箕踞而坐的和尚式打坐,而且还开始流行了垂足坐。

他刚来没多久,没注意到街上时不时的就有男女腰间别着马扎走路,打开之后,就能随时垂足坐下,这个马扎当时就叫做胡床,是最近这些年随着北方胡人传进中原的。

如果再加上后世的扶手和靠背,就能变成了交椅,那交椅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做头把交椅”这就话就是例证。

卫臻大人很是忙碌,头也没抬地开口道:

“哦,公休啊,你来啦,你把那个几案上的书刀递与我!”

“诺。”

诸葛诞记得之后的明帝时有这么一段关于“唯”、“诺”的记载。

楚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觐,被诏登阶,不知仪式。魏明帝令侍中赞引,呼“陇西太守前”,楚当言“唯”,而大应称“诺”。帝顾之而笑,遂劳勉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