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顾影自怜何平叔(1 / 2)

诸葛诞眼看着一道道菜被端上了他面前的几案,便开始吃吃喝喝了起来。

那阮籍也同他一样,话也不多。

片刻后阮籍开口道:

“诸位兄长,昨日下午城中何故戒严呢?”

他昨天化蝶回来,都快关城门了。

李胜拍着胸口,后怕地说道:

“昨日可吓死气我了,我下值后回家和吴质将军顺路,我在他后面不远处,正巧看见了七八人突然从胡同中跑出来,刺杀他,你们猜之后怎么着?”

“怎么着了?”邓飏惫懒地问道。

“那伙刺客起初还打个平分秋色,后来却被吴将军隐藏起来的亲兵杀了个措手不及。”

“啊,这次有多少刺客,多少亲兵?”

“刺客约么六七人,亲兵总有二十多吧,当时街面上都乱了,我也没看清,光想着避开了。”

“那你有没有观察,刺客身手如何?”

“翻来跃去、横冲直撞的,应该功夫不错吧。”

众人听二人问答,诸葛诞心里却唱起了歌。

只是因为那天(拉长)看(拉长)走了眼……

调调就是,只因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

李胜这老兄,就是以去看司马懿被骗那段知名于众三国迷心中。

网友们调侃他:情报工作很重要,失败的责任我负不了。

这时卫烈也插嘴道:

“嗯,昨日正是振威将军回朝。”

司马师哼了一声后不屑地说:

“小小毛贼,自寻死路,听说当晚就抓到了逃跑的二人!”

众人也点头应和。

“洛阳首善之地,岂容宵小猖狂!”

“兴许是那振威将军在家乡的仇人来报复呢,哈哈,听说家乡的人对他评价都不高呢。”

众人又取笑起那吴质来,说他仗势欺人,人品差,肯定是得罪了什么狠角色。

又臧否了洛中几人和大魏国策来。

就这么酒喝过了三巡,菜也吃过了五味。

何晏有些微醉,他起身对众人道:

“陛下设立太学,废察举,善政也!”

他向前走了两步,回头望向地面背影,又说:

“世人性分各殊、才能有偏,汉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过时矣。你们说,是不是唯才是举,才是正道?”

这时他又举觞小酌了下,但酒液溢出到了下巴,他便悠悠回到自己几案,用湿布擦了擦。

诸葛诞这忍不住好奇心,就起身离案,走到了何晏桌前,敬何晏道:

“平书兄所言,大善呐!”

何晏心道,介休今日怪怪的,贴我这么近干啥……

诸葛诞他主要是过来看何晏有没有擦粉。

他心想,这何晏,下巴和脸并没有色差,没擦粉啊,估计是那些特丑怪,嫉妒他天生丽质,才抹黑他擦粉……

他又暗道,陈寿这老小子不老实啊,等二三十年后,有机会看见他一定打他一顿……

诸葛诞不知道的是,陈寿对像何晏这样推崇法家治国的司马家政敌刻意遗忘、抹黑,他《三国志》写的有很大的问题,他说何晏十几年后做吏部尚书“虚而不治”,可是连他政敌的儿子改朝换代后都夸何晏“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呢。

他赞美明帝宫殿之美的文章,到了两百多年后南朝依旧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入昭明太子编的《文选》,又被刘勰成赞为后学的范本。可是《三国志》只提了夏侯惠、韦诞“著文赋,颇传于世”,又把何晏遗忘了,应该是政治上的忌讳吧。

还有他劝谏齐王曹芳的上疏有大儒之风,可不是只尚清谈的人能知道和说出来的话。

何晏著的《论语集解》畅销海外,流芳百世,里面连他的政敌的王肃的见解都有收录,有包容之心没跑了。他还作《孝经注》、《道德论》。

这些说何晏好的,陈寿都没记。

众人纷纷应和,称赞何晏说的对,独司马师默然片刻后才加入了说对的行列。

作为士族出身的他,对比自然有非议,但他不敢说。

大家又为大魏贺。

酒酣耳热,夏侯玄看向阮籍伤感道:

“陛下《典论》中言,建安有七子,文采风流。汝父之章表书记,一时之俊也。惜我辈无缘再睹诸子风采!”

众人一听这话,便都默然了起来。

夏侯玄说的是建安中以文采并行于世的七人,北海孔融、山阳高平人王璨、北海徐幹、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和东平刘祯。

阮籍也是感慨,夏侯玄又说道:

“今日得见元瑜之子,也是值得庆贺的,来,诸位,我等满饮此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