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24(1 / 2)

山江县县衙位于县之东北正南大街之上。

大门前建有一座宣化坊,其后便是敞开大门的县衙正门,与两侧围墙相连。

正大门左右分别写有‘公正’‘严明’四个大字,一口鸣冤鼓立在一边。

先王勤政,为杜绝民间迷信,严禁在宅院门前修建照壁,因此寻常百姓相隔老远便能透过县衙大门看清衙门里的事物。

大雪飘飞,寒风凛冽,县衙门前屋瓦之上,白雪皑皑。

与屋檐相连的两根檐柱旁,两位身着厚衣的门丁一左一右手持长棍正闭目假寐。

大门之后有一扇仪门,仪门左侧为‘鬼门’通往牢狱,与仪门相连的则是大堂,也称为公堂,一般县内官司便在公堂之上开堂审理。

在公堂背后,过宅门则有一间内堂,是县官平时办公之处,再往后便是内宅住所。

此刻,山江县县令葛滔正坐在内堂的一张太师椅上,手里端着热茶好整以暇。

他就任山江县县令已有十二年之久,因此地颇为特殊,又因他不爱招惹事端的性格,所以多年来没有职务上的变动。

山江县名义上属于西山长州管辖,但又是西山与南江交汇之处,地理特殊,南江一众官员在此经营多年,所以名义上是归西山管,实际上大小事务都是南江委派安插的人员在打理。

葛滔出生寒门,也是进士出生,在官场上没有来路,身世清白,就任山江县县令,一不敢得罪南江一系的人,二也要看长州一系人的脸色,三还要保住自己的官位。

被两者搁在中间,左右斡旋,多年相处以来葛滔也寻得了一种为官之道。

对他而言,只要护住县内百姓民生,便能保住官位,左有主簿操持政务,右有典史缉拿抓捕,大小事务只要他不过分表达意见,剩余两方多数都能私下协商解决。

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无所事事的状态,主簿和典史卖他面子,一众事项告知于他,不给他面子县里发生了什么他大抵是不知情的。

好在他与县内百姓关系不错,时常县内走动,也算不上一个瞎子,在加上他在县内较得民心,因此有些事情,主簿和典史还会与他商议。

多年来,三方相安无事,关系算是异常的平衡。

“大人,贾主簿去了县南,他说让您稍微等一会,他去去便回。”一位衙役进内堂,在葛滔耳边小声说道。

“知道了。”

葛滔点了点头,喝上一口热茶,语气不温不淡。

过了一会儿,那衙役又来了内堂,凑到葛滔耳边说道:“葛大人,衙门外有个青年人自称是长州炉同县的秀才,名叫陈道宁说要面见大人,有要事告知。”

“哦?”葛滔睁开双眼,放下茶盏拍了拍衣服,心中却有了些疑虑。

‘长州怎么会有秀才跑到这里来,他来见我做什么?难道是那长州的周大人指示的?让我给他安排个差事?但这种事情之前也没人告知我……’

葛滔不愿多想,挥了挥手:“带他过来。”

不一会,陈道宁便随着衙役到了内堂,只见内堂上那太师椅上坐着的老汉,正是先前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位,也正是山江县的县令葛滔葛大人。

要不是知晓身份,此人在外面也就和一乡下老农没什么两样了。

陈道宁当即拱手说道:“小人陈道宁,见过县令大人。”

因为陈道宁有秀才功名在身,见到县官可以不跪。

“哦?不知陈小兄弟来见我有什么事情?”葛滔挥了挥手让衙役出去,内堂只剩下陈道宁和葛县令两人。

“大人,昨日小人在县内发现一桩怪事,有些不知何处的商贩正在往县外运粮,私下听这些人说好像有人指示,不知道大人可有注意。”

陈道宁开门见山,直接表达来意,要是这县衙里的人知情,就当他没说,要是不知情也全当提醒了,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祸事,县衙毫无应对办法,最终牵连自己还有那些无辜百姓。

葛滔闻言此事,一张老年扯了下来,他确实对此事一概不知,也未曾听闻,不过县里大小事物都是主簿在打理,他也不敢妄自猜测,料想如果只是少量的往外运粮也犯不着来衙门报信。

“进来!去看看贾主簿到哪了,就说内堂有些事情要寻他商议。”

葛大人连忙唤来衙役让其出去寻人,陈道宁见状当即挑眉,这等事情不知道叫主簿来干什么,难道那主簿是此人的心腹?

碰巧这时内堂外有一中年人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山江县主簿贾史,那衙役见到此人连忙喊了一声:“贾大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