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秦汉旧事47(1 / 2)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元气修炼方式大行其道……”

这个倒是不难理解,春秋战国那个时代那种环境,特别用得着这种能力。

“……那个时候,修真者已经基本绝迹于普通人的世界之中,”九素继续道,“所以练气士的顶峰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类战斗力天花板。他们把自己所修炼的、武器化的元气称为‘真气’,以区别于修真者和医者所说的元气。”

魏承恭的心激动非常:果然,果然还是听到了这个词,果然还是来到了这里,那个神秘的世界,果然存在。

“姐姐您说‘人类战斗力天花板’,是指督戎、斐豹、南宫长万那些人吗?”他问道。

“不止他们,还有成荆孟贲公子党,夏育朱亥秦武王,专诸庆忌褒蛮子,华周杞梁田开疆,州绰邢蒯公孙傲,彭生贾举子叔梁,殖绰郭最公孙捷,乌获杜回楚霸王,”九素随口说了一串顺口溜,“今天的人们一般把古籍中对这些人的勇武记载视为夸张,殊不知把元气练到他们的程度,做到那些事情根本是理所当然。”

九素说的都是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勇士,其中最差的也能“力举千斤,透甲七札”,搏狮裂虎完全不在话下,看《左传》《尚书》等记载,根本就是一群非人类……可见在那个时代,我们民族的武德充沛得爆棚。

事实上,当时就连学者文士都多有勇力,著名的墨门就不用多说了,即使是后世“文弱”代名词的儒门弟子,在当时也是不安分的主。儒门的老大孔子,就是个身高九尺六寸的山东大汉,力能托举城门——这个记述可能是把他和他父亲叔梁纥(就是九素上面说的“子叔梁”。此人姓子,名纥,字叔梁,与迪斯尼……呃,不对,是狄虒弥,还有秦堇父三人合称“鲁国三虎将”。身高也是九尺六寸,文武双全,而且确实有托举城门的明确记录。此外,老爷子在某方面的能力也值得一说,他在66岁上娶了14岁的颜徵在,一年后有了孔子……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不过从身高上看,孔子和他老爷子是很明显的继承关系,所以,还是厚道点儿吧……)混淆了。不过,孔夫子能打应该是真的,毕竟他老人家“六艺精通”,也就是还精通驾驶战车和射箭这样的军事技能。

而且儒门中不仅是孔老先生本人,他的弟子中也不乏勇武之辈,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为了戴好帽子战死的子路,此外还有冉有,子夏,原宪、有若,曾参,公皙哀,澹台子羽……等等,也是一个赛一个的能打。

这么多猛人凑一块,恐怕当时的所谓“儒门”游走诸侯国的时候,待遇是完全比照着“墨门”来的——以礼相待,然后小心提防。后来他们途径浦国的时候,浦国内乱,混乱中有浦国人攻打儒门,儒门众人突围逃走,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断后。众所周知,断后需要“猛将劲卒”,而在这时候负责殿后的,不是以勇力著名的子路,而是……以贤德著称的儒门首徒颜回!

这时候的儒门,武德爆棚啊……

“是不是还有越女?”赵毅忽然接口问道,提问的同时,还看向了一边的九玄。九玄面色如常,不置可否。

九素也看了妹妹一眼,笑了:“被你们猜到了。不错,剑圣越女,就是我这个妹妹的化身之一(事见罗贯中,冯梦龙编撰的《三遂平妖传》,至今吴越地区的人都认为越女是九天玄女化身——拉虎皮做大旗嘛,可以理解)。她跟我不太一样……嗯,确切地说,她跟大多数修真者都不太一样,别看她看上去很文静,其实她很好斗,而且‘斗’的领域还不限制,法、术、符、阵、蛊、咒、拳、剑……举凡斗道,就没有她不会,没有她不精的——这也是为什么涿鹿之战的时候她能给黄帝当军师的原因。”

魏承恭点头:“可以理解。”

军师的工作,本质上大概是这么三条:首先是充分了解各种可能影响决战的条件——包括敌方条件、我方条件(即所谓知己知彼)、自然条件和人为创造的条件,并设法善加利用;二是根据这些条件拟定作战计划;三是开始决战的时候合理调配运用己方力量。

可以概括为:让适合的人在合适的条件下从事合适的工作。

说得具体一点,则是:让适合的己方将领在适合的条件下去面对适合的对手。

在黄帝与蚩尤之战中,“适合的条件”可以忽略——那都是一帮可以自己创造条件的大能,所谓的“条件限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非自然条件)可以认为不存在,于是这话变成“让适合的将领去面对适合的对手”。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双方将领的能力有透彻的了解,知道谁能克制谁。

所以,九玄在玄学争斗之道上的见识,一定非常广博。就像九素说的,法、术、符、阵、蛊、咒、拳、剑……无一不会,无一不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