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所谓境界39(1 / 2)

魏承恭和赵毅再次开始沉思。

他们还是答不上九素的问题,但这一次,他们所思考的答案肯定要比一开始的时候要更深入。

好一会儿,魏承恭才说道:“还请姐姐指教。”

“境界,是衡量人类在某个领域所取得成就的标准衡量系统,”九素给出了境界的标准定义,“说起来,这个词其实还是从修真界来的,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是由‘境’‘界’两个词组成的一个复合词,而这两个词某种意义上还是反义词……”

说到这里,她笑了笑,说道:“‘境’是指所能到达之处,能自由活动……用我们修真者的话来说,是能‘逍遥’‘自在’的范围;而‘界’是指能看到……能感受到,却不一定能达到的范围,或者虽然能到达、但是不能自由活动的范围。所以,用不太准确的话来总结,能见为界,而心生向往;能至为境,而逍遥其间,所以,境界就是‘能及能见之地’。

这两个词互为依托,互为参照,组合到一起,却又成了衡量修行成就的词——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魏承恭&赵毅:“……确实很有意思。”

九素继续道:“而修行,就是不断变‘界’为‘境’,把本来不能自由活动的区域变成可以自由活动区域的过程。远古的人类只能在地面活动,地面就是他们的‘境’,他们能看到一树之高,心向往之,这就是他们的‘界’;然后,他们通过努力,来到了这个曾经的高度,这里就成了新的境,而界也延伸到了天空;然后,他们通过努力,把天空变成了新的境,而把天顶作为界;等来到了天顶,就把无尽星海作为了目前所知的最终之界……最后更是把这里变成了最终之境。”

无语了片刻之后,魏承恭又问道:“那境界的具体划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总得有一些具体的称呼吧,金丹,元婴,分神,合体啥的——总不至于就这样直白地称之为树梢,飞空,天顶,星海啥的吧?”

“其实还真就差不多是这样,”九素笑道,“至于说金丹元婴啥的,无非是名字不一样罢了,愿意的话,称之为一二三级,或者阿尔法贝塔伽马级,那也不是不可以——话说,你随口就来了这么一套树梢天顶星海啥的,不错啊。”

魏承恭不屑:“嗛!”

用阿尔法贝塔伽马这些名字,来命名修真境界……以后怎么跟同道聊天?几个人一见面:幸会幸会,我金丹,我元婴,然后你跑过去说一句,我德尔塔……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嘛。

“我们这些远古修真者对境界的划分命名,没有现在划分得这么细,什么筑基炼气,金丹元婴,分神合体,大成渡劫,”九素就像宠溺弟弟一样的姐姐,说道,“我们的境界划分,就三个层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哦,还可以加一个入门,算是四个层次吧。

修行的第一步,是开天眼和易筋伐髓,开天眼能见灵气,易筋伐髓能用灵气——不过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开天眼得见天地广大,易筋伐髓脱离肉体凡胎,从此正式踏入修仙之道。

这之后,就进入了炼精化气——这是一个从修真界传入普通人中间的术语;不过在普通人中间,这个术语的意思显然是被传歪了,以为是要修行者禁欲什么的。但其实,这里说的精并不是什么元阳精血之类,而是指万物生灵的生命之精华,或者用道家的话来说,是水谷精华之气。炼精化气,其实指的就是食用万物,取其精华炼化为灵气。”

“不是说灵气是‘有德之智’吗?”赵毅插嘴问道。

“那是在老子之后才有的认识,”九素说道,“在那之前,灵气浓度虽然一直在降低,但是相对于普通人产生的星星点点的灵气而言,这个浓度依然极高,高到灵气的产生很难被察觉的地步,就像你如果呆在海里,你能感受得到海平面下降,某些暗礁露出海面成了岛屿,你也能感受到酸碱度的变化,这会让你感到身体不舒服;但是,某条江河的水量增加或者减少,或者酸化碱化,你是很难察觉的。你也不可能搞清楚你身边的水是从那条河流到海里的。

顺便一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老子之前,修真界都没有真正发现灵气产生的过程,更不可能搞清楚灵气产生的三要素。所以在老子之前,修真界对灵气的认识,一直都很模糊。甚至,因为各种各样的看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其中最为流行、最为让修真者接受的看法就是所谓‘天地灵气’,‘日精月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