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包治百病24(1 / 2)

好大的口气!

赵毅,魏承恭,以及那边偷听的四位,听到这话都这么想。只不过魏赵二人立刻就接受,而那边四位则不以为然。

“气医是什么?”赵毅问道。

“气医就是用气来医治疾病的医生,”九素解释道,“除非是遇到天人五衰,寿元耗尽,否则包治百病。”

“气?”赵毅又问道。

“就是中医所说的精气神中的‘气’,又称为元气或者精气,是灵气的原始形态。元气生于丹田,行于经脉,韵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元气运行通畅,则百病不生,身轻体健,如有阻滞,就会病痛缠身,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九素说道,“你现在是阴仙之体,小魏已开天目,都能够看到灵气,自然也能够看到灵气的原始形态元气,以及元气在人体上的作用,这是成为气医的基础。现在的医生,无论中医西医,都看不到气,自然也无法成为气医。”

看看魏赵二人都是饶有兴致的样子,她就又说道:“上古之时,灵气充足,开天目的人很多,其中一些人发现能用自身元气为他人梳理因为各种原因而阻断的经脉,使元气畅通,解除病痛,于是他们以此为业,成为了医者。那时候的医生,不用药,不用针,用自身元气为人治病,所以不管什么病都能治好。这是第一代的气医,能见气也能用气。

不过,随着灵气逐渐枯竭,后来的医生修为越来越差,最后只能看到元气,却不能再运用自身元气为人梳理经脉。这些医生中,有人想到了可以用药物和银针代替自身的气来为人梳理经脉。他们仍然能算气医,不过只能算第二代,能见气,不能用气。

相比第一代气医来说,第二代就做不到医治百病了,因为无论是药物还是银针,都有局限。正如扁鹊所言,疾在腠理,汤熨可及;在肌肤,针石可及;在肠胃,火齐可及;然而到了骨髓,以上这些手段就都没用了。虽然如此,他们还是要比后来人强一些,因为他们能看到气,所以绝对不会误诊。”

听到这里,赵毅微微一愣,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九素见了,便闭口不讲,给这个外门弟子留出一些思索的时间。魏承恭注意到九素的眼神,于是也跟着看向了身边的赵毅。

好一会儿,赵毅才喃喃道:“原来如此!”

“怎么?”魏承恭问道。

“中医最难的,是辩证,也就是判断病因,”赵毅说道,“只要能辩证准确,之后无非就是翻翻医书,找个合适的药方照方抓药罢了——然而就这么简单的流程,却还是有很多中医玩不好,说到底,就是因为辩证不准。”

“小赵说得不错,”九素点头道,“再下来,灵气愈发枯竭,医者们连天目都不能开,于是既不能见气也不能用气,只能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观察经脉不通产生的一些表象——也就是各种病状——来辩证,然后用药物和银针等手段来治疗。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治疗已经跟气没什么关系了,所以也不能再称为气医,而只能称为药医或者针医,到今天通称为中医。其上者,有大德,发大愿,尝百草,寻新药,或有所得,传于后世,活人无数;其中者,明四诊,详辩证,查医书,慎加减,依循成例,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其下者……不提也罢。”

魏承恭和赵毅都没有说话,他们都知道九素说的“下者”是什么情况,确实是不提还好,免得生气——魏承恭倒是有心听听九素姐姐对“其下者”的排比句评价,不过这么无聊的要求,他不敢提。

“其下者,穿大街,走小巷,骗张三,唬老李,胡说八道,招摇撞骗,不提也罢。”看出魏承恭的想法,九素笑吟吟地给“其下者”也下了二十四字评语。

魏承恭:“……”

调皮了一下之后,九素话风一转,继续说道:“说了这么多,想必小魏你也知道了,易筋伐髓的身体,对于‘病’的处理方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根本没什么处理,因为易筋伐髓后的身体,根本不会得病。应用自身元气,自然就能让经脉时刻保持畅通。甚至,还能以自身元气为他人梳理经脉,成为这个时代的气医。”

“……您刚刚不是说,病是体内发生的化学伤害么?”魏承恭小心翼翼地反驳了一句。

“那不过是表象,”九素说道,“确实病是体内产生的化学伤害,但是为什么本来运转得好好的身体会产生这种有害的化学伤害呢?用中医的话来说,那是因为‘元气不足’。其实就是细胞的动力不足,导致本来运转得好好的细胞不能正常工作;而易筋伐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魏承恭:“……明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