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朝廷反应189(2 / 2)

对于官家的夸赞,文彦博倒也并未谦虚推辞,只是复又提出另一个想法。

“官家,冀之既然一时赏不得,却是不妨对其人举主加些恩典,以示官家鼓励进贤之心,也对冀之的功绩先做一个定论。”

王安石一直在旁听着众人的讨论,此刻却是不由露出几分冷笑。

他就知道,文彦博这只老狐狸不可能随便开口,凡是其人发表看法,则一定是伴随着某些目的而来。

说到底,文彦博此番大费口水,却是为了要拉扯自家小弟一把,具体而言其人所指向的便是远在杭州的苏轼了。

毕竟吴希的举主还能有谁?除了正在殿中的沈立,不就是那位文名著于中外的苏子瞻了?

而沈立此刻刚刚进位执政,且还是直接跳过枢密副使,自知州位置上直接入的中书门下,此刻还能往哪里去赏?

果然,沈立在听完文彦博话语之后,也是十分配合地发了声。

“官家,潞公所言臣深以为然,然而确须向官家禀明。臣虽说与大苏学士联署举荐奏议,但若论起对吴希此人的恩遇,则官家慧眼识人之外,便须首推大苏学士之功。”

官家此刻多少是有些诧异的,自己刚刚不是在与臣子们谈论吴希的功绩来着,怎么片刻之间却又谈论到苏轼身上了?

自己也没走神溜号啊?

不过官家到底是官家,片刻后便回过了神来。

“沈大参此言差矣,大苏学士朕当然要赏,但又如何会遗漏了卿家?”

沈立赶忙推辞:“官家,臣一跃而至中书,已算得上是官家的殊遇。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如何还能再受恩赏?”

官家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有功便须赏,卿且待旨意便是。”

沈立闻言便也没再争辩,便是要再次推辞,也该等到正经旨意下达之后,再通过上书来做此事,此刻却不该再耽搁朝议的时间了。

“至于苏卿那边,其人在杭多久了?”

“尚且不满一年。”在中书一向处理人事工作的王珪,倒是对天下州以上的官员任职情况了如指掌。

“嗯,的确未满一年,大概也就去年这个时节,苏卿才自朕身边请辞离京的吧?”

官家言语之中,却是不免存在着一些落寞之意。

苏轼的才学切实地被仁宗、英宗,以及当今三代帝王所欣赏,当初其人坚请离京的时候,他也是十分不舍来着。

乌台诗案尚未爆发的此刻,官家心中对祖父口中的太平宰相,自家父亲也爱得不行,从在藩邸王位上时就时常念叨的大苏学士,仍旧是充满了思念之情的。

“江南可有某州阙守,或是太守已满仁期当代的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