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豪强荀家139(1 / 2)

两个小孩子一跑走掉,玩乐喧闹之声顿时消弭无形。

吴希这才慢悠悠拿起一块饼子,就着尚有余温的鸡汤细嚼慢咽起来。

老丈一直没舍得动筷,想着把珍贵的食物让给客人们,于是只捧着米酒慢慢喝着,不时还用言语催促着众人多吃些。

待到两块饼子下了肚,顺便啃食完那根鸡爪,吴希拍了拍肚子,自觉吃了个八分饱,倒也算大差不差足够了。

随意抹了抹嘴角的汤渍,他问道:“老丈,还没问清楚你儿子叫什么?”

“他叫于朴。”老丈放下手中酒碗,“是以前乡里一个教书先生给取的名字,要不然像我们这般贱民该没啥正经名字的。”

“哦?这么说来老丈家中之前不该如此......”

吴希是问对方家中何以破落至此。

老丈叹了口气:“不瞒贵人说,我年轻时家中还颇好些,主要是有自己的田地。那时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赶上年景也不错,自然是有闲钱供儿子读些书的。”

吴希了然。

老丈口中的年景指的是仁宗朝时候的事了,那些年宋辽之间不见兵革,各自休养生息,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一些。

“如今家中没有自己的田地了吗?”吴希听出了对方话里的重点。

老丈摇头叹息:“前些年遭了些水灾,家中存粮不多,主要是没有了种子,于是便向乡里面的大户荀家借贷了不少。后来年景渐渐好一些,眼看着这债是能还上的,谁知道我那朴儿又被官府征调。如今家中的田许多都抵了债,大概也就剩十几亩的样子了。”

虽然吴希对田亩数量,以及这个时代的山西亩产情况没有很明确的概念,但至少知道,区区十几亩田地,就算都是肥沃的上等田也是养活不了一家四口老小的。

“老丈,只这么点田地,你们一家人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唉,这都多亏了人家荀家了啊,到底是圣贤之后。虽然把我家田地收去抵了债,却还愿意把田地租给我们,而且只收三分租子。”

吴希眉毛一挑:“圣贤之后?莫非是先贤荀子在遗留在河东的一支吗?”

“正是。贵人,您说到底是诗书传家的,就是与我们这些氓首不一样。人家荀家家大业大,而且还乐善好施,有些空闲的田地便都愿意租给我们这些贫苦人,让我们勉强过活。您要是有机会,回去后可一定要将此事给官家说说,对荀子还是要尊崇些的。”

吴希与韩锐、韩三两人分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恍然。

荀子自是先贤不假,正经的儒家圣人,即便在此时并不如孔孟那般受崇敬就是了。

但是这号称荀家后人的这一枝么......

“老丈,你放心。我此番出得京来,除了送信之外,自然有代天子巡察四方的职任,若是这荀家真如你所说是这般积善之家,我也必然会不吝向官家夸赞其两句的。”

老丈连声应着好,便继续请吴希等人不要客气,多吃些食物酒水。

吴希看了韩三、韩锐两人一眼,见对方也都放下了碗筷,便就此站起身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