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君臣论罪131(1 / 2)

随着吴希的巧妙动作,这一场差点爆发的危机总算消弭于无形。

唐垌被班直拖着继续往外走去,却是傻愣愣的再无一句话可说。

而吴希也转身向殿内走去,来到御座之前台阶下站定,双手捧起唐垌那厮的奏疏,示意要呈递给官家。

官家自然知道戏要做全套的道理,不管这篇奏疏自己到底看不看,起码此时必须在百官面前将之接下。

于是他向身边的内侍使了个眼神,那名内侍自然当即领悟,降阶而下来接吴希手中的奏疏。

随着手中的奏疏被内侍接走,吴希总算是松了口气,心中难免暗暗嘀咕起来。

自己这一次的机敏权变,也不知在官家和相公、枢密那里能得几分。

官家那边接下奏疏之后,大概是心中烦闷未减,竟然当即决定今日的常起居朝到此为止。

“朕乏了,且令门外候旨诸卿,将今日要奏上之事写成奏疏奏上。若有必须当面禀奏的,且投姓名于阁门,待听宣而进。”

说完这个决定,其人便当即站起身来,踱着步子便要往后殿走去。

吴希等人连忙便要请辞,不料对方却又幽幽嘱咐:“相公、潞公和吴卿且到后殿随侍,其余卿家且归公廨治事吧。”

听得此语,曾孝宽、赵子畿两人满眼艳羡地看向吴希,对自己刚刚没能及时出面为官家解围感到遗憾。

而殿中侍御史蒋之奇则是脸色煞白,其人不难想象,此事过后自己这位置恐怕又要渐渐不稳了。

然而此时,吴希心中却也在打鼓,毕竟自己处置唐垌事情之时,其实有不少僭越之处。

比如说官家其实并未开口索要奏疏,他却直言是官家要看。

又比如人家蒋之奇明明要把唐垌逮赴乌台——也就是御史台了,但他却说要让唐垌归私第待罪。

如此种种,倘若官家对他处置有丝毫不满,都可以借着这些理由,说吴希这是当着皇帝的面矫诏。

这一行大罪可是没人担待得起的。

不过即使心中忐忑,其人行为上却没乱了章程,当即向身边正副两位察访使告罪之后,他便匆匆跟上了已经迈步走向后殿的王安石、文彦博两人。

待他们进了垂拱殿后殿时,官家已然在御座上坐定,双目微微眯起似乎是在养蓄精神。

别说吴希,便是王安石这样位高权重的相公,以及文彦博这般德高望重的老臣,此时也是赶忙将脚步放缓下来,以避免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不过很显然,与他们前后脚进来的官家不可能这么快就睡着了,此时明显还是听到了三人进来时的脚步声,便也睁开了双眼、直身坐了起来。

“三位卿家且坐吧。”

后殿相见并不比前殿那么尊卑分明,当然是可以与官家同坐的。

不过话说五代以前,即便是在前殿,堂堂宰相也是可以落座与皇帝谈话的,大概就是所谓的“坐而论道”了。

只是可惜宋初时的两位宰相,范质和王溥两位都是前朝旧臣入宋,为了表明自己对赵氏的忠诚和对赵匡胤本人的推崇,便都选择了站着向皇帝汇报工作。

因此君臣之间在公开场合的“坐而论道”,这才渐渐荒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