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内都知107(2 / 2)

汴京皇城不小,除了位于西北面的禁中外,倒也没有多少地方是他们两个崇文校书去不得的。

于是两人也就随意打着转,吴希也在这片刻宁静中渐渐安心下来。

敏锐察觉到吴希情绪变化的王安礼,终于适时开口道:“冀之,你自是年轻气盛,对进用有所急切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是急躁至此,以后却也难免要受中外侧目。”

吴希初时听来还有些发懵,略作思考后却有些恍然,原来是对方以为自己这几日的急躁表现,是出于对受重用的急切心态,顿时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叔父误会了。小侄虽说不才,却也明白清誉对本朝士人的重要。况且一月之间,自白身而至京官,充任崇文校书,哪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王安礼听了这话,却是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的确十分欣赏这个好友苏轼的学生,唯恐对方被突如其来的重用砸昏了脑袋,进而做出什么错事来。

“那你自太常礼院学礼之后,怎么越发急切起来?总不能真的是因为天气暑热,导致得了什么病症吧?”

吴希叹息一声,答道:“不瞒叔父,我自杭州进京时,曾路过颍州专程拜访欧阳少师,并与之相谈甚欢。我自欧阳公家中辞别时,他老人家已是形容枯槁,恐怕是......因此,我这几日才焦躁起来,只盼着早日得官家召见之后,好能回颍州送别欧阳公一程。”

王安礼听罢默然一时,良久才艰难开口道:“欧阳少师的身体竟已至于此了吗?”

吴希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王安礼也是难过一时,毕竟对他们这辈人来说,欧阳修真的算得上是高山仰止般的人物,此时闻听对方行将就木,自然心中也不好受。

“这样吧,冀之,我回去后尽量与我兄长说一说,看能不能请他向官家提一下,让你早日完成召试,好能轻身速往颍州了此心愿。”

吴希郑重一拜,算是谢过了对方相助之情。

说完此事之后,各怀心思的两人便也没有再多聊什么,而是选择转身向崇文院方向折返回去。

待到了崇文院史馆左近,吴希敏锐地察觉到氛围似乎有些不对,许多平日里略显懒散的吏员们,此时纷纷寻了事情各自忙碌了起来。

待终于来在门口,却有一名小吏快步走到吴、王二人面前,低声禀告道:“两位员外郎可回来了,禁中来了位中使,据说是带着官家的旨意来给你们二位的,还请速速入内一见吧。”

吴希与王安礼对视一眼,暗道一声怕是不用麻烦王相公去提醒官家了,人家自己终于是将吴希想了起来。

急匆匆走进室内,果然见到一副身着绯袍却不配鱼袋,面相阳刚却颔下无须的宦官等在了那里。

那宦官本来安然坐在椅子上喝茶,此时见王安礼、吴希两人走了进来,尽管从官品上来说这两人并不比自己高,却还是赶忙起得身来往前迎去。

“二位员外郎去哪里忙什么了,奴婢在此久候了。”

宋代的宦官虽说还是能够有所重用,常常有能够做到一方统军大将的,但在后世的那位童贯之前,深度参与朝政、执掌大权的却还不曾有过。

因此,这位看起来地位比较尊崇的宦官,却还如此谨小慎微,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张大官,怎么是你亲自来了。我与吴员外在皇城里转了转,却是不知大官何时来的,耽搁大官的时间了。”王安礼回答着对方,又转头向吴希介绍道,“冀之,这位是入内副都知张大官,称得上是官家身边的体己人,不可失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