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两党源起93(1 / 2)

“潞公自当为国善加珍重。”

说罢,吴希便自怀中拿出苏轼和欧阳修写给对方的书信,郑重双手呈递给对方。

“潞公,此乃我师苏轼和颍州欧阳少师写给您的书信,下官不敢耽搁师长之事,今日谨完诺送达。”

文彦博接过书信,却没有打开来看,只是随意搁置在了一旁的桌案之上。

不用看也知道,其中除了苏轼和欧阳修对自己的问候,大概就是推荐眼前这个小年轻了。

不过相比起从别人眼中了解一个人,他还是觉得不如自己去做观察。

“冀之怎么是由令绰领进来的,两制三馆竟是无人去迎你吗?我就说不妨由我们枢密院遣人,中书门下还非要揽活。”

吴希赶紧帮忙解释道:“不是的潞公,翰林学士曾公亲自在十里亭接上的我,刚刚有些事情先去舍人院了,着我稍后再去舍人院寻他,顺路拜会诸位外制、三馆馆臣。”

他自然没把曾孝宽冷对曾布一事说出,可文彦博是何等人,数十年出入华耀的经历,当然轻易就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

不过文彦博却也没有将事情挑明,只是略带笑意的问道:“你既见了曾内翰,觉得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吴希内心猛地一跳。

对方哪里是在问曾布是个怎么样的人?话里话外明明是在问自己对新党观感如何!

须知道,今日自己所见的,除了曾布这个新党中坚,可还有王安石那个新党领袖。

不过,人家堂堂枢密使既然发问,他也总不好愣在那里不言声,否则便是两边得罪了。

于是,他也只好赔笑着答道:“下官人微言轻、资浅德薄,如何能够评价曾内翰这样的人物?”

文彦博听了这话却仍不打算放过对方:“什么资深资浅、德厚德薄,今日不过是一个老匹夫和一个小青年内室闲谈,什么英雄你我说不得?”

吴希略感无奈,不过好在经历短暂的思考,他也想清楚了这个问题该怎样回答。

无他,按照他所上《维新策》的思路一以贯之便是。

毕竟,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恐怕更容易引起,像文彦博、王安石这样的绝顶聪明人的不满。

“回潞公的话,下官以为,曾内翰公忠体国、文辞优达,可称得起是一位合格的翰林学士。”

文彦博点点头:“这个评价不低啊,做官做到合格的程度便已不容易了。不过老夫也是拜读过你那篇《维新策》的,字里行间似乎表露着你对新法的不满,而咱们这位曾内翰可是新党的中坚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