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市民议政41(1 / 2)

所谓州判巡县,自然是现行通判制度下的固定工作内容。

按照朝廷和路一级监司们的不同要求,以及当年的工作重点,每一州的通判作为本州最高一级监察官,都有责任巡查诸县的政务完成情况。

当有重大政令下达时,通判往往也需要奉一路站运势的要求,前往辖内各县传达要务。

而苏轼此次说是出行巡县,但实则也只是师徒两个轻身前往萧山,并未动用仪仗队伍,事实上也没有必须要完成的公务。

毕竟以大苏先生的性格,也不像是会让公事占用自己私人休沐时间的人。

一路上颠簸不停,吴希小心驾车,苏轼只在车厢中休憩,等到了萧山县城,已然临近中午时分。

吴希挑开帘子,搀扶着苏轼慢慢下了车来,对方便已是满腹牢骚。

“我说冀之啊,你驾车能不能稳当些,直颠得我睡也睡不着。”

吴希汗颜,对于驾驶马车这份伙计,他也是前几日才开始接触。

可毕竟不曾听说这个时代哪里有驾校,因此他只好全盘跟着自家几个护院学习,自然不能说驾驶得有多稳当了。

“是,老师恕罪,弟子日后一定悉心御术一道。”

“嗯,君子六艺嘛,还是要好好学习的。”

“唯。”

听完老师满腹怨气之下的牢骚话语,吴希也没往心里去,只是恭敬询问接下来作何安排。

一问之下,果然听到了意料之中的回答:“冀之,你是本地人对吧?速速指出一处美食所在,为师要先品尝风土人情。”

吴希强忍住对这个吃货的吐槽,只是告饶道:“老师,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自幼随父亲漂泊在外,哪曾回过几次老家?父亲故去后便又节衣少食,更是谈不到四处寻访美食了。”

也不知是为什么,每当吴希提起自己父亲,苏轼那边总是片刻黯然之后对他关爱更加,这一次也不例外。

“哎呀呀,你看,为师又忘记了。好吧,那我们便挑一座最大的酒楼,且去花销一番。”

话是这样说,但其实两人最终也没有去什么大酒楼,倒不是苏轼没钱,主要是他从来相信美味只在寻常小店罢了。

这一次两人又是找了家小餐馆坐下,吩咐店里伙计上几个拿手好菜,要了壶酒,便都有些心不在焉地等待起来。

此时,门外两名客商模样的男子自顾自走了进来,分别落座后,其中一人便是一声叹息。

“老兄啊,咱们这日子可是越来越难喽。”

与之相对者操持着蜀地口音答复道:“谁说不是呢。按说这市易法本来是个好制度,对我们这些小商小贩来说也算有个保底,不至于被滞销货物砸断了成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