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杭州州学(1 / 2)

翌日一早,结束了早间一个时辰的抄录工作后,吴希便与来寻他一同前往州学上课的李如出门去了。

宋代学校的发展到此时已有相当规模,州学内虽然尚无专门提举管理的学官,但起码已经有了训导诸生经术行义的教授。

此外,宋代还开创性地创设了由年资较深的学生兼任的学正、学录等职务,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兼掌考核,其作用大致相当于后世大学校内所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

而此时的杭州仅有一处学校,钱塘、仁和两县之学尽附州学之内。

州学则在城南通越门外,那里有着杭州城内唯一一座孔庙,也是每年发解试开考的场地。

今天是月度的考核日,在宋代,学生们并不是升入上级学校后便能高枕无忧。

若是在例行考核中多次不能取得合格成绩,那么该学生也是有可能遭到学校驱逐的。

只能说,每个月在学校领取的补助都不可能是白来的。

是的,在与李如沟通之后,吴希终于确认此时杭州州学是有学田供给的,再加上转运司、常平司划拨的部分留州系省钱等,每个州学生都能按月领到百十来文钱的样子。

此外,州学还会为每个学生提供食宿。因此,若不是像吴希这样需要养着一个妹妹的话,再贫困的士人也能靠着州学生的身份勉强过活。

当吴希、李如两人走进学堂的时候,许多人已经齐聚于此,相互之间轻声交谈着的场景,不免让吴希有些恍然。

这一幕与吴希前世读本科时课堂上的场景是如此相似。

“吴二郎,怎么样,身体好些了吗?”

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吴希沉浸于回忆的思绪。

吴希闻声望去,只见是一位约莫三十岁年纪的文士在喊自己,言语中透露着关心。

他自然是不认识对方的,不过心中暗暗猜测眼前之人不是此斋学正便是学录,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高年资学生兼任的州学基层管理者。

好在旁边李如当即向对方见礼:“见过方学录。”

吴希便也随之下拜问候。

“二位贤弟莫要多礼,二郎你身体恢复了没?那日可真是吓死为兄了。”

吴希不禁有些疑惑,这方学录跟自己很熟吗?为什么言语中表露出他似乎知道很多事一样?

等等,学录!

是了,当日自己遇险,为苏轼所救下之后,他曾提起是请了州学一位学录来辨认自己身份。

想必就是眼前之人了。

秉承着与人为善的精神,吴希当然是打蛇随杆上,跟对方热络起来,至少以后在州学的日子好过些不是。

“劳烦兄长担忧了,多亏苏州判请来名医救治,如今我这身体已然无碍。”

话音刚落,室内顿时为之一静,只听到一些人悄声询问着:“谁?”

“州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