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2)

户部司为户部所属四司之一,主管土地、户口、籍帐,以及赋役等事务。秦叔华绕进户部司藏在库房偏门后,此时一名侍从请走尚书,待二人走远,秦叔华进屋翻找江南东西两路的田赋税明细。大燕民风开放,朝廷鼓励经商带动经济,田赋税远低于工商税,五年内账目查起来不算太难。

再抬头已近黄昏,期间太子未来,书令史也不见一个,秦叔华归置好账册趁下匙前出宫。回府直奔书房,打开州县图,目光落在虔州。

江南夏季多雨易发洪涝,虔州位于三江交汇之地,饱受水患困扰,十三年前一场暴雨淹没无数村庄,满目疮痍。皇帝体恤民情,特准暂减赋税,并下旨修建福寿沟,左丞掌工部,负责相应事宜。太子仁义,请奏亲临虔州传达父皇爱民心切,抵达虔州后发现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匪盗横行,太子号县衙搭棚布施积极防疫,集官兵剿匪,当地壮丁为报朝廷自愿充军。数月后平息匪乱,太子临走前命赣南王监工水利修建,于三年前竣工,耗尽朝廷赈灾饷银,虔州公使库也所剩无几。照理说恢复经济至少一年,但三年前虔州便恢复往年税额,次年翻倍。

天边隐现半弯皎洁,与西沉余霞交相辉映。想到前不久秦仲霆状似无意提及土地,他是否知道什么?

“越来越有意思了。”秦叔华摸摸下巴,派死士去虔州暗中调查,扫见一旁商铺账册已堆成山。其实小本生意不需查,大商铺背靠关系,不会交出真正的账册,本就为做做样子,他没指望有收获。目及矾楼账册时,眼神闪烁,仔细翻阅发现账目上偷税行贿记录的隐晦又明白,挑不出毛病,封皮夹层粘有两片金叶子,只差把“听话”二字刻在册上。

秦叔华将金叶子粘回去,第二天下午,邀秦仲霆去矾楼一聚,仍在上次的雅间,仅点一壶茶。

相较夜间放花千树,袖舞鱼龙,白日的矾楼多了分清雅,诗意。雅间外,珠链系起嫣红纱帐,空中垂下条条水墨纱幔,隔在坐席间,透着淡淡墨香。雅间内,沉香案上袅袅浓梅香,恬淡清幽,竹凉席木雕窗,俯瞰京城民貌。

“难得你有此雅兴,案子有眉目了?”

“二哥说笑,我记得二哥喜茶,矾楼双井甚好。”秦叔华将桌上锦盒推向秦仲霆:“说好还二哥一方新帕子,喏。”

“京城正店的茶大多买自萧家茶庄,自是好茶。”秦仲霆打开锦盒,天青色手帕上绣着水墨山河,大气雅致:“呦,苏绣呐,多谢三弟啦。”

“萧家家主乃兵部尚书,从二品,怎会缺好茶。”

说话间,矾楼掌柜樊生敲门而入:“本楼新制茶糕,请二位王爷尝个鲜。”身后一名小厮端来两碟精致糕点。

“多谢樊掌柜。”秦叔华点头致意,看向秦仲霆:“今日主要为感谢二哥提醒,否则我万万想不到从田赋税入手调查。”

樊生识趣退下,秦仲霆稍愣,不明白秦叔华突然提此为何意,眨眼间换上满满疑惑,似是想起什么,转瞬一笑:“哈哈,那我岂非帮了大忙?你要请吃酒啊。”说罢拿起一块糕点,细细品尝:“清甜不腻,樊生是个细心的,难怪矾楼生意络绎不绝。”

秦叔华笑而不语,那话一为试探樊生,二为试探秦仲霆。见人不似作假,附和两声,借口要务缠身先行离去,走到柜台撞见樊生同小厮装食盒,食盒上雕花精美奇特:“不愧号称京城第一酒楼,连食盒都如此精致。”

“回王爷,瑞王索唤,在下差人去送。”

“正好我有事找四弟,由我顺道带去吧。”秦叔华不由分说地拿过食盒,从怀中掏出账册递给樊生:“樊掌柜有心了。”

结完茶钱抬脚赶往瑞王府,甫进前厅,绯衣公子哥儿翩翩而至:“哎呀,三哥来啦!”看到秦叔华手中食盒,眼睛一亮:“嫂子做了什么好吃的?”

“跟二哥去矾楼喝茶,听闻你索唤,掌柜忙不过来,便帮他带给你,趁热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