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道监天下(1 / 2)

延湖县城东百余里,就有一座古朴的道观,这是座“丛林庙”。它坐落在天黎山顶上,四周环绕着葱翠的松林和清澈的溪流。一条石阶蜿蜒而上,通向道观的大门。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古旧的木牌匾,上书“清虚道观”四个金漆大字。推开门,一股幽香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祥和的氛围。

大魏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但不能插手庙务。

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大魏开朝伊始,道教即为正统国教,道教三宗: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建立了道教的丛林制度。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而观主即为所辖区域道会,道会即是一地道官之首。

走进道观,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大殿。大殿中央供奉着一尊庄严肃穆的道祖神像,神像前供奉着鲜花和香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大殿的两侧是修道者们的住所,小巧的院落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院子的后方有一个小小的菜园,道士们会亲自栽种蔬菜和草药,用来烹制素斋和药膳,滋养身心。

道观的后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木高大挺拔,遮天蔽日。其中有一座清幽的小亭子,名为“瑞鹤亭”,据说是道观的灵感之地。

就在此亭中,一位道长正在小心的沏一壶茶,他长相文静朴素,身着一袭蓝色的道袍,衣袖宽松,气质沉稳。正是西凉州府唯一的道会正志道人。

此时他谨小慎微地接待着的是来自总管天下道众,监天观星,力撑半壁山河的大魏监天司来使。

大魏朝一十三道,三百二十八州府,一千六百余县域的道会会首,皆受大魏监天司辖属,而监天司监正,由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领天下道众所选道首担任。当朝监正,官拜国师,正是道首“冲虚真人”。

监天司巡察使只得八人,受监正一人之令,非大事不得出。此人高大健壮,面容刚毅,眼神深邃。一头乌黑的长发,梳成一个髻,配上一副修长的胡须,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此人正是道门上清一脉平阳子。

面对这位来自监天司威名赫赫的巡查使,正志道人感到无比的压力和不安。

旬月之前,皇城监天司于司天台夜观星象,有大星坠世,监正起卦得谶,王召而不语。

数日前监天司得报:有天火坠落于西凉州边陲延湖县,又逢灾变,县内传言此为灾星降世,天下必有大变。

传闻已经在延湖县周边民众中广为流传,这正是监天司巡查至此的原因。

“道会当知,我为何而来。据我所知,西凉府似乎与此颇有关联。能否教我?“监天司巡查使平阳子正襟危坐,目光锐利地盯着正志道长。

正志道长稍感紧张,但仍努力保持镇定,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回答道:“巡查使大人,本月初七,有星坠于延湖县城,坠落之处地陷五丈,宽二十余丈。时值丑时,所见者余余,据查证仅有十数人而已。”

平阳子微微蹙眉:“十数人!可有所得?”

“虽流言者众,实者有十二人,经一一查访,皆言天火于高空就已碎裂四散,籍中记载:星落于地,成石也,坑内亦未见陨石,许是巧了,其中碎石坠于延湖县城内,而后烧化了吧。”

平阳子神色淡漠:“继续说下去。”

正志道长抿抿嘴唇,接着道:“所幸此事危害不大,仅震塌了数十间民宅,伤三百余人,亡五人,皆为倒塌民宅所砸致死。”

平阳子面带讥讽一笑:“所幸,仅止于此吗?”

话已至此,正志道长心一横直言道:“此事首尾便是如此,至于大人所忌流言,恕下官直言,实则乃民众无知,看当下世道如此,人心生乱,姑妄言之!”

平阳子皱起了眉头,显然他对于这个传言并不陌生。他沉吟片刻,然后道:“一县道会,慎言之!对此间流言,如不尽早制止,造言生谶,或致大乱,道会可有对策方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