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_分节阅读_第316节(1 / 2)

  同一时间,冬训中心的会议室里,正在同步观看世锦赛的教练组成员中有人忍不住地发出了疑问:“……昨天的1500米和今天的500米,苏凉他这是怎么做到的?”

  “昨天的1500米,之前不是包括苏凉他本人在内,都承认过自己的体能存在缺陷吗?”

  事实上,国家队的教练组在前一天面对那些针对苏凉的选手时,也很是担心过苏凉应该如何应对,当然昨天比赛的结果告诉了所有人——苏凉早已经有了应对这种对抗的方案。

  但是从教练组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止是看到苏凉已经成功应对,更应该需要知道的,还是‘为什么苏凉能够成功应该对’。

  只有抓准了这方面的脉络,他们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手下的选手进行相应的提升训练,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苏凉的身上。

  会议室里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不过很快,有人出声打破了这个沉默的环境。

  华国队特聘的体能外教埃里克出声道:“因为稳定性。”

  埃里克的声音充满着赞叹的意味:“当然,你们可以说苏是天才,他有着绝顶聪明的头脑,他能够在比赛中从容地运用各种技战术,但我要说——那些认为苏的‘体能’有问题的队伍,都是愚蠢的。”

  在座的教练听到这里,忽然李云龙想起了在世锦赛出发之前的那一轮会议讨论,当时苏凉就针对广义和狭义的‘体能’定义跟教练组进行过讨论,同时着重提出了在广义体能素质中的身体躯干稳定与快速力量速度这两项素质。

  想到这里,李云龙看向埃里克身边的翻译:“所以埃里克你的意思是,苏凉的身体躯干稳定性非常出色?”

  关于苏凉当时提出的这种广义体能素质的子项拆分,国家队内的教练们有的人相信有的人却觉得这或许没有苏凉说的那么神。

  对于新事物的出现,要如何验证它原本就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所以国家队的教练们一时并没有想到苏凉当时提出的这些概念上。

  埃里克在听到翻译给出的答案后,脸上出现了赞同的神色,但他还是道:“这些当然是组成苏凉出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所说的稳定性,单纯就是指狭义上的‘稳定性’。”

  “我知道华国在之前对于‘体能训练’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笼统的,通常你们认为在日常的训练中增强对选手狭义体能的训练量就是‘体能训练’了,但是事实上就如苏所说的一样,广义的体能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身体素质条件。”

  “而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能教练,实际上我必须学习许多先进的学科知识,这其中不仅仅包含运动科学,甚至还包含解剖学——啊哈,我跑题了,其实我想说的是,每一位体能教练都会非常重视运动员的稳定性,当然,我知道你们也会非常关注选手的稳定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稳定性在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性则要更高。”

  “不夸张地说,稳定性绝对是体能训练中最重要的基石,它决定着运动员的训练表现、提升速度以及比赛状态——只有足够稳定的选手,才能够发挥出他最大的身体潜力。”

  “毫无疑问,苏就是一个这样的选手。”

  “他的稳定性,他对于身体的掌控程度,都是我所见过的选手中最强的。正是因为他具备这样强大的稳定性,再匹配上他顶尖的头脑与更加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才真正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短道速滑之王。”

  说到最后时,埃里克完全是以赞叹的语气给出的表述。

  从他的表情和语句就能够看出,他对苏凉究竟有多么地欣赏。

  “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苏对于‘体能训练’以及短道速滑的更多技战术与训练方案的理解,远远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我能够理解华国当前对专业体能训练的不重视,毕竟就算是从全世界范围来说,职业的体能教练所受到的重视都还远远不足。”

  “但我要说的是,苏就是一个最为完美的样本——他的存在证明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他的存在也证明了科学的训练可以让一名运动员更早、更完美地激发出他的潜力与成绩。”

  “他是一个绝对的天才——全方位的,无人能及!”

  在说到最后时,会议室里已经从解答问题变成了埃里克对苏凉的疯狂彩虹屁输出时间,谁都能看出他对于苏凉的赞美与喜爱有多少。

  而会议室里,国家队的教练们则陷入了深思。

  其实,自从苏凉出现以来,国家队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已经有所提升了,教练组的教练们都会将自己的选手交到埃里克手里,请他配合制定相对应的体能训练计划。

  但是这种重视的程度其实也就是到此为止了。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们还是会更加注重对选手技术方面的训练提升和调整,像是什么小肌群控制、身体平衡协调控制等等,教练组的重视程度还是有限。

  毕竟有的教练实在是很难理解,像是弹力带加勾绷脚之类的训练,究竟对于身体素质和体能的体能有多大的效用?

  而至于埃里克所说的稳定性,还有苏凉一直在追求的对于训练内容的精确性,这些和华国一贯以来的传统训练方式、习惯都并不一致。

  有的教练包括选手都更加信奉数量大于质量,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熟能生巧——像是将每一个动作做到极致标准,然后在限定的次数之后就果断地结束训练进行休息,这种训练方式,哪怕有苏凉在领头,国家队内也进行过相应的推广,但真正按照这种做法做到八成以上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李云龙想到这里,突然之间开口道:“……夏训的时候,小沐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提升,当时我记得苏凉也是反复跟小沐提及稳定性和动作准确性!”

  “还有二翔那小子,虽然一直马大哈,但是有苏凉盯着,他在训练中还是尽量做到了每一个动作的准确——这个赛季这小子虽然状态不太稳定,但是在比赛中的滑行稳定性和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其实做得都还不错。”

  “我当时就想过,如果不是苏凉对他的要求,或许他要扛过状态不稳的这一关,恐怕没有这么容易。”

  在座的教练们听着这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他们能够坐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其实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教练了,但是有时候技术观念没能更新,固本守旧的情况下,虽然他们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可这些事情或许对于运动员来说未必真的有益。

  林国斌听着埃里克吹完苏凉的彩虹屁,又听完了李云龙的自省和对于此前训练内容与成效的回顾,最后才将视线转向在座的教练组成员。

  他的手指习惯性笃笃地敲着桌面,视线扫过在座的各个教练:“我一直强调,训练观念要更新,训练理念要科学,其实苏凉对于国家队训练的帮助,绝不只是沐远笙和孙睿翔这两个个例——包括褚睿、包括尚飞。”

  “还有其余许多各位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例子。”

  “我想,这一次苏凉的成绩,应该可以给你们足够的震撼了吧?”

  “在之后的国家队训练中,我希望大家可以用更加包容的心态进行合理的尝试,也希望我们可以带领我们的选手,在短道速滑的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

  国家队内,林国斌还在借着埃里克提出的‘稳定性’在对国家队的教练组成员进行新一轮的思想革新。

  华国队的短道速滑项目起步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己埋头深耕,虽然确实在500米这个单项上搞出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林国斌也明白,华国队的整体执教水平还是有所欠缺的。

  但华国队很幸运,苏凉的出现,似乎已经在渐渐弥补上这个欠缺。

  而在他给教练组成员们训话时,远在瑞典哥德堡的现场已经进入了女子组的最终决赛阶段。

  与男子组相比,女子组才是真的需要‘警惕’的那一个。

  虽说女子组目前已经有刘雨晴和林梦两人晋级决赛,占据了决赛席位的四分之二强,但是她们的对手还有加拿大的名将莎尔娜哈里森以及南韩的李敏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