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_分节阅读_第246节(2 / 2)

  不论他在刚刚的滑行过程中怎样调整自己的节奏,那个家伙都始终以与他如出一辙的速度犹如影子一样跟在他的身后。

  果然是魔鬼吧。

  在比赛进行到第九圈时,李在亨仍旧无法将身后的苏凉甩开半点,而更加可怕的是,在他准备放弃对后方苏凉的控制与试探,同时开始观察前方选手的空隙时,还没等他理清并抓住向前超越的时机,却在下一个弯道的入弯位置,他眼角的一道余光闪过——那个始终跟在他后方的家伙,在前方的对手们都处于相对大角度的入弯位置时,一个闪身已经切到了内道以紧贴着内道的姿态,轻松超越了他的对手们。

  现场沸腾的欢呼声几乎在同一时刻冲天而起!

  “啊啊啊啊!卧槽!苏凉牛逼!!!!”

  当苏凉用李在亨的成名绝技一刀变道闪身到内道上并且顺利超越前方的3名对手来到第位时,现场掀起的欢呼声浪之高,几乎已经要掀翻了整个冰雪场馆的顶棚!

  而接下来,似乎才是见证这场比赛奇迹的时刻!

第248章

  在上一场的世界杯加拿大分站赛的决赛中,冰迷们就早已经知道苏凉同样具备与李在亨相同的一刀变道的能力。

  可这会儿在华国的比赛现场,黄维在亲眼看到苏凉的那个一刀变道之后,还是没忍住地惊呼出声:“艹!”

  刚刚苏凉的那个路线到底是怎么选择的,他到底是全身上下长了多少双眼睛?又或者整个比赛现场都充满了能够为他所用的监控?

  毕竟刚刚的那个入弯阶段,在苏凉前面的选手并不是全都在大角度上,在李在亨前一位的德国选手所占据的位置相对靠近内道,因此就连直接在他身后的李在亨都没有选择在这个时机上尝试变道。

  但是苏凉他偏偏就是敢了,并且真的这么干还成功了!

  现场沸腾的欢呼声和惊喜的尖叫声还在继续,但是如黄维这样的冰迷脑子里想的则都是同样的一个问题——刚刚那个路线,他到底是怎么观察到机会,怎么敢这样选择的?!

  就在那直道末端的位置上,硬是从靠近外道的路线上连续两刀变道同时向前,在超越李在亨和那个相对靠近内道的德国选手之后,他还愣是又加了一刀果断地在弯道上以一个普通选手绝对会失去平衡的角度硬是守住了自己的内道同时顺利过弯来到第三位。

  因为一切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不论是赛场上被他超越的李在亨还有另外那两名德国与俄罗斯的选手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连坐在直播解说席位上盯着监控屏幕在看的林方正和廖雨薇两人都完全被苏凉的这一个神乎其技的超越路线给震撼住了。

  林方正有心想要解说一下苏凉刚刚的超越路线,但是脱口而出的还是只有‘苏凉成功超越了前方的三名选手,顺利来到了第三位!’

  别说是现场的冰迷和廖雨薇林方正他们了,就连同样也在现场的国家队众人,这会儿看着赛场上的苏凉,都只觉得脑袋里一阵嗡嗡儿的。

  短道速滑国家队的总教练林国斌有一瞬间都觉得刚刚自己是不是老眼昏花了,他满脸不可置信地看向身边的蒋一波。

  “小蒋啊,你们家苏凉刚刚那个超越路线……?”

  别说林国斌懵逼,蒋一波也懵逼啊!

  他知道自家老大有天赋,但是他一直还在担心自家老大力量不足,就因为这个原因,他至今还没参与过国家队的接力队训练呢。

  结果他担心的力量问题暂时看起来问题不大,反倒是天赋上的能力已经足够他们惊掉大牙了。

  刚刚苏凉的那个路线……

  蒋一波在脑海里拼命回忆那一瞬间自家大儿子的路线切换,然后张了张口,最后放弃似的道:“……我也没看清,咱们回头等复盘会议吧。”

  那种瞬息之间的路线选择和切换,就连他们这些观赛的专业人士站在上帝视角观看都很难清晰地看清那种变化,他真的也想不通自家老大究竟是怎样才能做到这样的切换的了。

  坐在蒋一波怀里的小不点并不知道大人们在讨论什么,他只怀里抱着迦迦和刚刚两个,然后一本正经地用超严肃的小表情看着赛场上的自家哥哥,小嘴里不停地在念叨‘哥哥加油’、‘哥哥香香棒棒’。

  而坐在蒋一波他们后头的武刚还有孙睿翔这些选手,在看到苏凉刚刚那一瞬间的路线切换之后,面面相觑,甚至一时都没有继续往下看比赛的勇气了——就这?就这?就这能是人类可以做出来的选择吗?

  林永胜看着赛场上的苏凉,没忍住感慨了一句‘神乎其技’,而在林永胜不远处的武刚,虽然一直以来都对苏凉不怎么服气,始终在想着要追上并超越苏凉,可在这一刻,他也沉默了下来,然后点了点头,对林永胜的这一句夸赞表达了同意。

  他的动态视力是国家队内较为出色的一个,对于赛场上的路线变化等等他能够较为清晰地记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脑内再次复刻了苏凉的滑行和超越动作之后,武刚也没忍住在心里问自己‘这是我能做到的吗?’,最终的答案是自己无言的沉默。

  他可以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赛场上的苏凉怎样进行这样的路线改变与超越,但是一旦置身于赛场,他的视野受限,能够观察到的角度和对手也受限,他尝试着在脑内模拟刚刚苏凉进行这个奇迹般的超越时,眼前究竟是怎样的视野。

  可是在他模拟出来之后,最终却是叹息式地摇了摇头。

  他做不到。

  如果他处在苏凉的那个位置,他根本做不到这样的一个路线选择——没看在苏凉前方的李在亨甚至也没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而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且滑出这个路线还取得成功的苏凉……这究竟是怎样级别的天才抑或魔王呢?

  ***

  刚刚苏凉的那一个超越,就连现场的观众、国家队的教练组成员和国家队的运动员们都没能看清和想明白,更遑论电视机前的冰迷们了。

  赵伟就是一个这样的冰迷。

  他自诩是资深的短道速滑爱好者了,从短道速滑成为冬奥表演项目的那一年开始,他就已经认识了这个项目,从那之后一二十年,始终在关注着国内的这个小众的冬季项目。

  身为短道速滑的资深爱好者,赵伟不仅热爱这个项目,同时也乐于去学习、了解这个项目。

  因为自身的经济条件挺不错,所以很早以前他就在家里买了卡带式的录像机,可以将比赛节目实时录制下来再回放,再在有空闲的时间里独自琢磨研究复盘比赛。

  非得要说的话,他复盘比赛的能力已经不下于一些专业教练了,早年间或许有的冰雪俱乐部教练条件都不如他这好呢。

  看得多又研究得多了,赵伟对于比阅读比赛和理解比赛当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选手的路线选择又或者一些时机选择的能力,也能头头是道地讲出个子丑寅卯来了。

  也因为这些,他在冰雪王国论坛的短道速滑版块中,一惯有着个‘大佬’的称呼,有人对某些比赛看不懂的时候就会专门开帖来找他沟通闲聊,甚至于在论坛上和国家队的一些教练员也有过沟通,甚至部分想法还得到了国家队教练员的肯定。

  就以赵伟的这种资历能力,他自觉不会有什么他看不懂的比赛了。

  可是就在刚刚,他是真的看到了一场让自己僵硬在当场的比赛。

  作为华国队的冰迷,也作为一个华国人,自从苏凉在国内短道速滑的圈子里横空出世之后,赵伟就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国家队的年轻选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