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快穿世界优雅老去_分节阅读_第169节(2 / 2)

  另一边,怀有身孕的小妾唐氏被曹寅安排在了扬州一处宅子中,以避开他内院中的某些算计。

  曹寅亲自送唐氏去扬州,既是重视她腹中骨肉,同时还肩负着暗中拉拢江南一带读书人的使命。所以,在返回江宁前,曹寅把身边得他信重的幕僚清客留在了扬州,让他们帮他拉拢结交扬州城内有名望或者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

  曹寅离开后不久,沈启堂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唐氏和自己岳家的关系,继而产生了攀附的心思。

  他自然不能大咧咧地上门去找唐氏认亲戚,因为他既不想被当做不知礼的谄媚厚颜小人,也不想让岳家那边察觉到他企图联系唐家人的小动作。

  思来想去,沈启堂便决定利用沈家在幕僚圈子的关系去接近曹寅留在扬州的那些幕僚清客们。他打着拜师求学的幌子,对一位姓夏的幕僚极为殷勤,每次都提着好酒好菜好茶去看望对方。

  而那位夏先生虽然一直在拒绝沈启堂的拜师请求,却没有拒绝沈启堂的礼物。一来二去,两人就混成了熟人酒友。

  “那日是夏先生的生辰,沈某提着两坛上好的梨花白去找夏先生。我二人聊得投契,不知不觉间就多喝了几杯,沈某醉了却不自知,再三拒绝了夏先生的留宿后,就匆忙离开了扬州曹府。”

  “既然已有醉意,为何匆匆返家?”一旁的桑格疑惑问道。

  沈启堂露出了一个略显复杂的表情。

  “那时候,沈某家中内子已有身孕九月有余,沈某初次做父亲,心中欢喜又忐忑,着实惦念,又因为家中父兄皆外出游幕,除了沈某外,再无成年男子……沈某不放心家中女眷,便着急归家,不愿在外留宿。

  “然而……哎,那梨花白入口绵软,其实后劲儿颇大。沈某迷迷糊糊离开曹府后,最后的念头就是要去姚记给家母买些她喜欢的甜软糕点……接下来,沈某就醉倒在了距离曹府后门不远处的一条小巷里。大约是醉的十分厉害,后来又滚进了人家的柴火堆里。

  “等到沈某酒醒之后,已经天色大亮了。只是,那时的沈某其实也不甚清醒,脑海中还留着之前那个去姚记买糕点的念头,而巧合的是,就在距离沈某不远的地方,正好有一个藤篮。

  “沈某当时并未多想,只以为是买了糕点后才醉倒的,就提着沉甸甸的篮子晃晃悠悠地回家了。说起来,沈某那时确实糊涂,竟没有反应过来篮子的重量不对——那绝对不是一份小小的甜软糕点的份量。哎,谁知……曹某这一场大醉,竟然还有了一个意外之喜。”

  在场诸人听到这里,没有人觉得沈启堂的叙述啰嗦。他们此时几乎同时猜到了一个可能,就是那个藤篮和所谓的调换孩子有关。

  沈启堂垂下眼眸抿了一口茶,脑海中闪过六年前七月的那晚,他刚刚纂改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他并不是第二天天亮后才醒酒的,而是在半夜就迷迷糊糊地恢复了意识。

  提前清醒半宿,正好让沈启堂听到了一场密谋交谈,继而得知了曹家换孩子的秘闻。

  乍然得知贵人家中丑闻的沈启堂顿时就是一激灵,脑子里残余的迷糊酒劲儿立刻消散。他本打算悄悄躲着直到那密谋的两人离开,不想那两人谈话完毕之后,先走了一个,留下的那个却是个磨蹭性子。

  那人不仅没有悄无声息地带着篮子里的孩子迅速撤离,反而蹲在篮子旁说了几句“对不住”之类的话。

  沈启堂隐约听到了三言两语,推测出那人大概是要违背先前离开之人的嘱托,不打算把孩子送给农户抚养了,而是打算卖给妓馆之类的地方。这样一来,他就有钱还赌债了。

  那人假惺惺地对着篮子里昏睡的小婴儿解释了几句自己的不得已后,就准备起身离开。不想就在同一时间,巡夜的差役正好经过巷子口,他们听到响动后,就喝问谁在里面?

  这声喝问让做贼心虚之人吓了一大跳。他当即就把装着婴孩儿的篮子往柴火堆方向一推并藏了起来,然后他自己就手脚麻利地翻墙逃了,估计是打算过后再返回小巷取走篮子。

  巡夜的差役举着灯在巷子里转了一圈,没怎么细查就转身离开了。

  而目睹了一切的沈启堂在差役转身离开之后,借着酒醉初醒后残留的兴奋情绪,竟然冒出了截胡的念头,当即就提起篮子憋着气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小巷。

  一开始,沈启堂打算等曹寅返回扬州后,再想办法把真相捅出去,然后给自己捞取一个救孩子的功劳。但是让沈启堂没有料到的是,那篮子中据说十分健康的婴儿,竟然就那么无声无息地去世了。

  这下,沈启堂不仅没有了立功的机会,反而招惹了一身说不清楚的麻烦,甚至还有可能是杀身之祸……

  当然,此时正坐在齐贤堂内的沈启堂肯定不会对曹寅等人说出全部实情的。他已然暗自下定决心,要把那晚上的真相带进棺材里去,谁也不告诉。

  这样一来,“认祖归宗”后的女儿自然就安稳无忧了。

第188章

  放下茶杯, 沈启堂继续半真半假地叙述过往。

  讲到六年前自己提着藤篮返回沈家后的情形,沈启堂适时地露出了痛苦悲哀之色。

  他怅然叹息着,缓缓描述了一番自己当初得知妻子难产时的沉重焦急心情, 以及被大夫告知他刚刚出世的女儿极有可能活不下来时的心痛与无助。

  “沈某当时已然魂不守舍,还是在长嫂的提醒下,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直拎着那个藤篮……想到藤篮里是沈某专门为家慈购买的糕点,又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妇人生产是如何凶险的,沈某当时是既担忧妻子孩子,又无比感激母亲生我养我的天大恩义,便下意识把藤篮交给了沈某最信任的奶嬷嬷,并请她小心护好藤篮, 之后转交给母亲。

  “哎, 让诸位大人见笑了。那时候,沈某确实心绪起伏过大, 也钻了牛角尖, 就固执地想让辛苦操劳半生的母亲尝到儿子为她购买的糕点。因此,沈某递交藤篮给奶嬷嬷的时候,态度异常严肃郑重。而令沈某没料到的是, 沈某的表现竟让奶嬷嬷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会。”

  “误会?一份糕点而已, 能产生多大误会?”已经隐约猜到什么的某位大人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曹寅后,才试探着开口问道。

  沈启堂摇了摇了头, 对着在场的官老爷们苦笑一声,继而嗓音喑哑地说道:

  “诸位大人皆是洞若观火、高瞻远瞩之人, 想必已然猜到那篮中的真相。不错, 那个被沈某随手拎回家中的藤篮……里面放的不是沈某误以为的、酒醉之际迷糊购买的糕点,而是、而是一个刚出生的健康婴儿!”

  沈启堂话音落下,就听屋内响起了几声“果然如此”的喟叹。而此前一直维持着平静表情的曹寅也忍不住向前倾身, 似乎终于有些端坐不住了。

  见状,沈启堂继续愁云满面地回忆道:

  “据奶嬷嬷后来所讲,当她发现篮子里藏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后,先是吓了一大跳,然后就误以为、误以为那是我和外面女人生下的孩子,所以才那般小心翼翼地要求她一定要把藤篮交给当家太太……

  “后来,请来的老大夫和白云观的崔仙姑都说沈某刚出生的女儿情况不好,让沈某……早些准备,而拙荆当时的情况亦是危急万分,能否从阎王那里抢回一命也未可知。

  “哎,不幸之事接踵而来。沈某当时委实是心灰意冷,就想着陪我那刚刚来到人间的可怜女儿走完此生最后一程,也希望她来生……能长命百岁无灾无难。

  “沈某一直和那个呼吸渐渐微弱的孩子单独待在隔间内。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奶嬷嬷悄悄拎着那个藤篮出现,沈某才意识到,屋子里的一个小生命就那样离开了人间,她……到最后都没能睁眼看看她的亲生父亲……

  “奶嬷嬷见沈某伤心不已,就把藤篮递到了沈某怀中,并且劝慰沈某说,虽然失去了一个孩子,可还是另一个孩子的父亲,万不可过度悲伤而伤了身体根基……也是直到那时,沈某才愕然得知,自己竟然捡了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说到这里,沈启堂伸手解开了进门时随身携带的包裹,当着众人的面取出了一块宝蓝色布料。

  “当时,那个婴儿身上就裹着这块缎子。依照沈某判断,这块充作襁褓的布料是临时取用的,这上面没有丝毫针线刺绣的痕迹,也没有特殊的花色。所以,发现篮中婴儿后,沈某根本无法通过这块布料查找到孩子的身份来历。”

  介绍了一番手中的蓝色缎子后,沈启堂话题一转,又接着回忆起六年前的那一日。

  “老嬷嬷来找沈某,一来是担忧沈某哀伤过度损了身体根基,二来,是向沈某讨一个主意,就是要不要用一剂猛药来救治拙荆。老嬷嬷说,倘若用了崔仙姑祖传的药方,拙荆能保下性命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却不利今后子嗣。沈某自然认为救人为先,就催促老嬷嬷快去找崔仙姑开方子,然后抓紧熬药救治拙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