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水清出石鱼可数20(1 / 2)

万科A、兴业银行、浙江龙盛、海螺水泥四只股票计算下来,余声有点按捺不住的小激动了。4只股票,虽然不能达到令人恐怖的0.95以上的R方值,但收盘价除以三率平方根的稳步向上的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R方值基本上也都能达到0.9左右的足以令人满意的地步。

从价格P=SQRT(PB*PE*r)*(P/SQRT(PB*PE*r))这个恒等式出发,如果能够采信P/SQRT(PB*PE*r)稳健增长这个结论,那么只要搞清楚SQRT(PB*PE*r)的规律和预期,那不就基本上搞清了价格P的规律和预期啦!股市真的可以由此一变而成提款机了。

而收盘价除以三率平方根稳步增长这一个前提条件,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啊。几千只的股票中,只要用心挑选那些每年盈利基本上稳定的公司就可以差不多做到了。无非就是一个数据的覆盖和筛选的问题,而这对于余声来说,有了古老师给的账号密码,几乎就是花点时间和精力就能高质量完成的工作。

但事情也不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因为即使符合了收盘价除以三率平方根稳步增长这一个前提条件,要想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从股市中挣钱,那还需要另外一个或者说两个条件:那就是对三率平方根的准确认知和有效预测。对于一只股票,如果三率平方根的规律不甚明显,那显然比较难以加以利用,又或者三率平方根的规律虽然明显,但目前正处于高位,那显然也不是好的入手良机,反而会是比较明确的止盈时点了。

这一切的后续,无疑都以对个股三率平方根规律的有效认知为基础。

但可惜的是,四只股票里,除了万科A还算凑活之外,都没有像沪深300指数那样规整地可以用正态分布来刻画其统计规律的,海螺水泥和浙江龙盛该有的尖峰不见了,兴业银行正态分布最左侧的四分之一像是被谁藏了起来(参见第十四章《远近高低各不同》)。

好在不幸中的万幸是,尽管海螺水泥、浙江龙盛和兴业银行的三率平方根并不能用正态分布来有效刻画,但好歹对于上限下限的历史规律还是有一个粗浅的认知的。所以,尽管并不严谨,但好歹也能审慎地采信并加以适当运用了。

想到这里,余声对于三率平方根很可能是个辅助择时的指标,更有信心了。只要选取那些收盘价除以三率平方根稳步增长的标的,那么,对于三率平方根的认知和采信,就基本上等同于对价格的预测了,最多就是长周期预测时还需要额外考虑稳步增长的这一块的影响。

如果这不是有效的择时指标,那什么才是呢?总比那些玄之又玄的K线组合要更有根据一些吧!

至于个股的三率平方根的规律如何认知和把握,是不是仅有正态分布这一种,还是说有更多的可能。余声现在掌握的数据还太少了,这有赖于后面的逐步积累和脑洞大开。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已经变了,那就是认真地想一想三率平方根究竟代表了什么?总不能就用这么一个不排除出于臆造的指标来指挥操作吧!

尽管这个算法的到来如似神启,但心再大也不能一直这么玩的。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余声已经琢磨过。在把平方根理解为几何平均值的前提下,共有四种可能:一是市净率与市盈率️利率乘积的几何平均值;二是市盈率与市净率️利率乘积的几何平均值;三是市净率️市盈率乘积与利率的几何平均值;四是市净率️根号下利率的乘积与市盈率️根号下利率的乘积的几何平均值。(参见第十二章《不识庐山真面目》)

当时初步看下来,没有更进一步的线索或者说灵感,所以余声决定去格物致知,看手头持仓的股票以求灵感。结果格物倒是格了,致知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只是见猎心喜急吼吼地去操作股票了,勉强算是格物致用吧。

现在,终于要补上这一课了。

古老师中午提了一嘴,余声当时就隐隐有点同感。古老师说从量纲上看,应该和市净率差不多是个估值指标。照此说来,把三率平方根理解为市净率与市盈率️利率乘积的几何平均值可能是最合适的解释了。

那既然是几何平均值,那另外一个参数应该就是和市净率差不多的一个东西,当时因为两者算下来差了好几倍就没有继续往下考虑,现在看恐怕有点大意了。

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恐怕就落在市盈率与利率的乘积在何种意义上与市净率是一个相似的概念了。

余声接着沿着这个思路往下琢磨起来。

市净率在本质上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在网上检索了若干资料后,余声有了一个相对超然的想法,市净率代表的应该是折溢价率。每股价格是多少?每股净资产有多少?两者相除的结果是市净率,但同时也表示从净资产的角度看,究竟是折价几成或者溢价几倍来交易对应的资产。

任何一项资产,其实并不限于股权,都可以有一个会计上的净资产,也都可以有一个市场交易的价格,两者相除本质上就是指征着对于这项资产是溢价购买还是折价购买。当然了,能够溢价交易的资产,肯定是比较热门的资产;而折价成交的资产,往往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比如资产的盈利效率等等。

在财务上,这个定价方式可以看作基于重置成本法的一个展开。假想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并进行适当的折旧,从而以其作为基础评估资产的现实价值。

实际交易价格P除以重置成本法的公允价值V,就是重置成本法视角下的折溢价率。而这个折溢价率等于P除以V,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中,重置成本法的V就是BPS,P除以V就是P除以BPS,就是PB市净率!

所以,PB市净率就是重置成本法视角下的折溢价率!

这个想法没毛病!

公司估值的常用4种方法里,可比公司法或者可比交易法,在三率平方根这个算法里并无容身之所。那么,唯一可以与重置成本法相提并论的定价方式,只有可能是未来现金流折现法了。

余声不禁感谢起漂泊的大学时光里为了混学分而上的会计课程了。“多多里面知少少”,还是很有成效的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