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风起云涌(1 / 2)

在林木等人冒着大雨连夜出城时,南楚皇宫内正进行着激烈的唇枪舌剑。

“云州地处偏远,暂且可以不用大费周章,蜀州钱粮富裕,派遣一大将从蜀州出发,直击云州要害,一战而下,捉拿叛党首脑即可。”一位锦衣青年拱手说道,赫然便是那南楚太子,项北。

“不可,前日得到消息,北魏已准备与我们全面开战,届时军中将领都要应付北面来敌,抽不出人手进攻云州的。

再说,云州刺史梁文道、叛军大将伍世友、还有与他们交好的大理国将军段子虎,都不是泛泛之辈,试问有哪位有自信能迅速突破云州的?”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反驳道,见众人一时沉默,继续建言道,“不如派遣一能言善道者,许之以利,先稳住云州,待处理完北魏战事后,再回头处理云州小疾。”

“左相大人!”那太子突然大喊一声,“我看你是和你那好友梁刺史商量好了吧!不知你们是几几分成啊?”

“你!”那老者听得此言,气得须发乱舞,脸上的肌肉都在抽动,满脸通红的骂道,“太子如此诋毁老夫,是何居心!”

“哼!有叛乱不去第一时间解决,居然还想着讨好对方!”太子也不甘示弱,怒目圆睁的望着左相,怒吼道:“你已经忘了我南楚是以武立国了吗!”

一老一小在殿前争执不下,其余殿上之人想进言的,不是资历不够,就是地位不够,另有些官员根本没有想着朝廷的困难,只是担心着自己的家族产业会不会被云州侵吞,被北魏占领,一时间无人上去劝说。

“好了。”殿上的上首处,传来一句苍老,甚至有些虚弱的声音,“左相身在朝堂多年,人品心性我是知的,太子不要妄言,去给左相道个歉。”

“是,祖爷爷。”太子听到后,虽然还有些忿忿不平,但还是走到左相近前,躬身说道:“小子妄图揣测左相心思,请左相见谅。”

左相知他不是真心,但碍于那殿首之人,只得拱手道:“本相也有言语冲撞,请太子见谅。”

“小范,皇帝那边怎么样了?”殿首那人问道,那小范就是左相,名为范明。

“回禀祖皇帝,陛下他仍未清醒,太医令葛青云已从扬州探亲回来,现正在为陛下进行治疗。”

“太医令辛苦了。”殿首之人居然是南楚祖皇帝,已经一百零一岁高龄的项羽。

“云州之事,左相亲去吧,一切便宜行事,蜀州、楚州、交州各地方城池开始戒严,除特许通关文牒,其余人等皆不许进出,直到左相谈判事毕。”项羽沉稳的说道,声音虽有些虚弱,但却能让在场的众人清晰的听到,“九皇子何在?”

“回祖爷爷,项云在此。”九皇子从人群中走出,等待他的祖爷爷接下来的旨意。

“你跟着左相一起去。”项羽似乎满含深意的说道。

“是,孙儿一定看住左相,不让其他人有机可乘。”项云答道。一旁的左相听到此命令,脸色有些难看,他知道就算祖皇帝再如何信任他,也不会把所有权利交到一个外姓人手上的。

那九皇子就是来监视他的,没见他说的是看住,而不是护住吗?

但无论如何,他也只能附和道:“多谢祖皇帝挂念臣下安危,臣必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行了,你们退去吧。”项羽说完,示意众人先离开,“太子留下。”

本以为事已至此的太子正打算离开,找他的幕僚们商量一下现在的形势,没想到祖皇帝让他留下来。

见众人已离开,太子跪坐在祖皇帝面前,询问道:“祖爷爷,您有什么吩咐?”

项羽闭着眼睛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

太子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祖皇帝将他留下却又不说话是什么意思。

正当太子被这一阵沉默弄得心痒痒的时候,项羽说道:“依我看,你父亲命不久矣了,你做好当皇帝的准备了吗?”

“啊?”太子项北懵了,自己这祖爷爷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怎么自己父亲就要没了?他要当皇帝了?

“这……祖爷爷,不是孙儿不信任您,父皇只是气血攻心而已,最多有些虚弱,还没到命不久矣的程度吧?再说太医令葛青云好歹也是医榜上的人物,应该不至于让父皇……”太子试探性的说了一句。

“你做好当皇帝的准备了吗?”项羽没有回答他,只是重复了之前的问题,而且有些不容置疑。

太子很是心慌,自己若是肯定了,这话要是传出去,父皇又没死,那不是平白无故遭到质疑吗?祖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

看着太子犹犹豫豫的,项羽面无表情的说道:“我明白了,你下去吧。”

虽然不知道祖皇帝明白了什么,但只要不用回答刚才的问题,太子还是松了一口气,悄悄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样,于是告退了。

殿上只剩下项羽一人,不知过了多久,他长叹了一口气,喃喃道:“哎……成仙啊,这就是所谓的代价吗?”

……

北魏国都,邺城。

“诸葛玄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看你们暗门的了。”一个清冷的女声说道。

“是,主上。”另一个声音说道。

“镇北王那边怎么样?”

“他老人家估计熬不过今年了。”

“哼,镇北王一走,他那些子孙可就要将野心暴露出来了。”

“您是说……他们可能会不遵守当年的承诺?”

“雪儿,你要明白这世上有些人就像饿狼,看到利益就会像看到猎物一样,不顾一切的扑过去。千万不要相信任何的承诺,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是最靠谱的。”

“是,雪儿记在心里。”

……

昆仑雪山之上,风暴肆虐,两个老者正在一个山洞内寻找着什么。

“喂,老吕,你确定在这里?”其中一人掸了掸身上的雪花,问到。

“确定,两天前我沿着那本《仙尊遗录》的地图指示,一路走向这边,发现此处确实有些生活痕迹。”另一人燃了个火折子,往洞内走去。

“你会不会搞错了……”最开始那人抱怨的说道。

“师兄,快看!”老吕将火折子往头前一探,居然发现墙壁上有一首诗,那火光也将自己照亮了,居然是林木的二师傅吕春秋。

“什么玩意?”吕春秋的师兄,也就是林木大师傅文渊,朝那火光照亮的墙壁上一看,一首七言诗整整齐齐刻在墙壁上。

“仙人何处是蓬莱,万里长江一镜开。石室有时悬日月,山门无事锁尘埃。云中鹤去秋风落,洞里龙归暮雨来。欲向丹丘寻旧隐,白云深锁碧崔嵬。白发飘萧老不禁,青山相对两忘心。成仙未必能如此,学道何须更似今。”

“这是……”文渊怔怔的看着那字迹。

“你看落款。”吕春秋提醒道。

“鬼谷门下第一百九十八代鬼谷子,林惊雨。”看着这墙壁上的落款,文渊愣住了,向吕春秋问道,“这是师傅刻的?”

“虽然师傅从未告诉过我们他的名字,但看这字迹和师傅的很像,这一定就是他的全名了。”吕春秋他们和师傅分别了太久了,如今能看到这刻纹,也是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