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淮南国31(1 / 2)

这场大雪覆盖了淮南国的国都寿春。寿春是一座古城,当年的楚国就在此设都城,这里在历史上也诞生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寿春城伫立在淮水南岸,北面是一座大山,当地人称之为北山。在北山山顶上有座王宫,是淮南王刘安命人所修筑的行宫,这里也是他修道炼丹的场所。

刘安信奉道家,常与门客在此修仙炼丹和讨论治国之策。其中有八位门客深得刘安赏识,被封为淮南八公。

正因如此,此山被后世称为八公山,不过这是后话了。

此时,在行宫大殿内,一鼎炉火将大殿烘烤得暖烘烘的。两名武士在大殿内进行格斗比试。

淮南王居高堂而坐,正兴致勃勃地看着比武。他左侧坐的是世子刘迁,右侧则坐着公主刘陵。

堂下宾客分立而坐,为这场比武应声喝彩。

此时,这两个武士分别持四面汉剑和盾牌比试,而且没穿任何护甲,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危。所以他们今天的比武相较平时用木剑或者披甲的比试要精彩得多。

一阵刀光剑影后,两人都交手了数十个回合,依然是不分上下。而且两人招招致命,看得周围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

淮南王侧转身问旁边的女儿说,你刚才说你带来的这位武士叫什么名字来着?

刘陵微笑着回答说,这位是陇右第一剑客,北墨的巨子的高徒,墨家豪侠郭解郭大侠!

淮南王听后不由地称赞道,寡人观他武艺了得,是个人才!

在一旁的世子刘迁则不屑地评论说,那也不见得比我们的淮南第一剑客雷被厉害,数十个回合下来完全不占优势嘛。

淮南王一听,不由得有些愠怒,于是斥责他说,我们要网罗天下贤能为我所用。这点你就不如你姐姐,她这次长安之行,上能进了后宫面见窦太后博取欢心,下能结交百官笼络人心。你呢,整日就是花天酒地吟诗作赋,不思进取,怎么能富国强兵?

刘迁被一顿数落,没有吱声,但是满脸的不服气,感觉驳了面子,于是借口如厕离开了大殿。

刘陵则在一旁劝其父王,只见她说,弟弟还年幼,说话有失分寸,再过几年历练一下,定有父王之胸怀,助父王一臂之力。

淮南王则长叹一声,当年寡人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主持国政大事了。现在他整日不学无术,沉迷于酒色之中,意志消沉,将来下去也难堪大任!

刘陵则继续劝解说,年轻人血气方刚,哪有不爱酒色的?父王何不让弟弟出去历练一番,一来可以增加见识,二来也有结交天下能人志士,以后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淮南王沉默片刻,没有接过话茬,而是看到堂下的两个武士此时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于是王上便下令终止了比试。

两位剑侠已经斗了数十个回合了,看来也难分伯仲,就此罢手吧!

在堂下的郭解和雷被随即收起了剑盾相互作揖致敬,堂下众宾客纷纷拍手叫好。

郭解比雷被高一头,体型显得壮硕点,作为陇右边民出身,自打小就在和羌族人的战斗中长大,后有师从墨家,潜修剑术,其战斗力不可谓不高。

而他眼前这位南方人不愧是淮南国的第一剑客,号称淮南八公之首,剑法精湛,出神入化,其中有几招颇具墨家特色。

于是郭解便问道,敢问阁下是否也是师从墨家?

雷被捋了捋一下自己的头发,只见他的八字胡抖动着说,干过几年游侠,与墨家高手切磋过。

郭解欣赏地说道,阁下若与我体型相当,解断不是对手。不知阁下师从何人?

雷被缓缓地说,我师父不愿透露其名,当年出师时曾再三嘱咐我不要透露其名号。可我们门派祖师爷可以告知尊下。

是何方神圣?

剑圣盖聂!

郭解不由大惊,原来对方是鬼谷派的人,难怪剑术超群。

当年秦灭六国时,战国第一刺客荆轲就曾专门拜访过当时的剑圣盖聂。两人相互讨论剑术,奈何二人意见相左,剑圣一怒,荆轲遂远遁。

此时,堂上传来侍者宣读王令:今日大雪封山,诸位宾客可在行宫休息几日,晚上大王恩赐宴会,各位宾客务必参加!

众宾客纷纷行礼谢拜。

半晌,在后堂,淮南王开始逐一召见宾客。

率先进来的是身穿汉服的匈奴使者,使者此行带来不少的金银器物。

淮南王刘安看着这些金银器物不为所动。

而匈奴使者则开门见山地用生硬的汉语说,大单于此次派属下前来就是为了联合贵国南北夹击汉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破长安之日便是两国结盟之时。两国可以以大河为界,世代友好相处!

刘安被这番言论惹得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反问道,寡人深知匈奴国骑射一流,更有控弦者数十万之众,也深知匈奴大单于有雄心壮志,可是你们匈奴人不善攻城,如何越得过长城,又如何破了长安城呢?

使者面无表情,悠悠地说道,我大匈奴虽然不善攻城,但是汉庭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自有办法。大单于表示愿意和淮南国合作,共图大业。中行悦大人也托我带来问候,对淮南王资助我匈奴细作一事表示感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