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旅途26(1 / 2)

翌日清晨,阳光反射到雪白的大地上让人感到眩晕。天空格外的蓝,一点浮云都没有。

这个季节的人们都只会躲在自己家里不出门。因为无事可做,出门只能去消耗自己可怜的热量。一般百姓家一天也只吃一顿饭,其余时间像动物一样冬眠。

游三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行囊里除了几个干瘪的馕饼外就是一件衣服。他也只带了一百株钱,剩下的钱他执意要留在家里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冬。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远门,他不知道汉帝国有多大,甚至连马邑的这个名字也是昨晚才知道,。他要靠着双腿步行到那里。

父亲告诉他走到直路县后再往东走差不多二十多天就到了,如果赶快一点可以感到冬至那天能到。

在那个时候,冬至是一年的结束,像后世的除夕一样。游三不能耽搁太久,否则就会钱粮用尽,会讨着饭才能走到马邑。

此时在村头送行的除了游家父子和里正家父子外,游三的大哥一家也破天荒的出来送行。

他平日里最讨厌大哥一家,没想到今天他们也来为自己送行。此时,游三有些许的感动。

这把刺马刀你带着吧,路上有个防身的利器。甘夫双手托着那柄长刀。并且细心地将其用破布给包裹起来。

这是你心爱之物,我怎么能要呢?游三推迟道。

你本来就善使双手武器,这柄长刀本来挺适合你。再说了,你那把破铜剑用这也不顺手,而且你这一走,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你就收着吧!

其他人也随即复和道,游三见状,便接过来说,回头我若有钱了,定会为你定制一把铁戟,以报答你今日赠刀之恩!

铁戟是汉军制式装备,分为步戟和骑戟,是个杀伤力极大的格斗武器,一般只能定制,其价格不菲。大汉境内除了强弩和甲胄为禁物外,其余武器均可以私藏。

那我可要骑戟。甘夫笑着说,步戟太长,不能在马背上作战。骑戟在马上和马下都可以。

那没问题。游三也笑着说。可是心里俨然不是滋味。是对未来的忧虑和背井离乡的失落。

当游三将目光转到游老爹那里时,他佝偻的身形显得十分的单薄,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摆不定。

走吧!游老爹那冻得通红的大鼻子抖动着缓缓地说,别误了时辰。

游三向他行了跪拜,抹着眼角的泪水头也不回地大步走了。

这后生胆大心细,日后定会有出息的!

面对逐渐走远的人影,里正大人夸赞道。

哎,只求能图个安身立命的谋路罢了。游老爹拜了拜手,便转身朝村里走去。

傍晚的时候,官府的人来来到了桃源里,说是要缉捕走私犯。其中名单里就有游三。

当里正大人看到名单后,若有所思地回复道,这名单有些不准确。

领头的衙役问道,哪里不准确了?

我们桃源里没有姓吴的啊。里正捋了捋胡须说道,还有这个叫游三的,现在是贱籍,几个月前就投奔马邑那边跑商去了。其他的人都在村里,可以寻来。

这些情况可否属实?领头人投来疑问的目光。

老夫干了快二十年的里正了,怎敢欺瞒官府。里正说完便招呼甘夫带路去抓人。

这季节的村里人基本上都在家做夕食。平日里有劳作,普通百姓都是一天做两顿饭,分别是朝食和夕食。但是到了冬季没有劳作,早上的那一顿是不吃的,只有晚上这一顿饭,这样是为了抵御后半夜的寒冷。

他们晚上像羊圈里的羊一样,连跑都懒得跑。因为夜间如果只身跑到村外面,只有冻死的下场。

甘夫不想领这个差事,因为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但作为桃源里的门吏又不能不做,只能硬着头皮按照名单上名字和里正大人一家家地去敲门。

一时间,村里传来一阵鸡飞狗跳的喧嚣。

有的人想畏罪逃跑,但是大部分家里都只有一个低矮的小门,在几个壮硕的衙役面前,简直插翅难飞;也有的持械抵抗,在里正大人和甘夫的安抚下才放弃了抵抗;更有的则是哭丧着喊冤枉,衙役们则二话不说给其上了枷锁就带走。

当衙役领头人看着名单一一核对后,对里正说,这个叫游三的,我们要到他家里看看。

里正早就料到,于是笑着说,那自然没问题。

待众人来到游三家里,只见游老爹和他的两个儿子正在火堆吃夕食。他们家所谓的夕食仅仅是在吊锅里煮了一些清水野菜,一人半块饼而已。

面对众多人的到来,一时间狭小的房里竟站不下。后面的衙役则堵在了门口。

游老爹顿时感到寒风灌入,急忙招呼道,各位大人请移步屋里,不然屋里的热气全漏掉了!

领头的衙役并没有理会,而是趾高气昂的在这两间破屋里巡视了一遍,屋里唯一的照明就是他们吃饭用的火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