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心想发财的老头28(1 / 2)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父女俩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发现两个老人又在家里争吵了。男的就像《呼啸山庄》里的老希斯克厉夫,看上去固执而凶狠;女的就像一只展开了翅膀的恶母鸡,反击得精准而有力。一看到两个老人在争吵,父女俩的头都大了。

两个老人为了什么争吵?儿子一问,马上就明白了。

几天前,村口开车来了一个推销各种卡通人物石膏像的商贩子,那些卡通石膏像有光头强,有熊二兄弟,有圣诞老人,有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还有独腿侦探,等等。它们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很是好看。当得知这些卡通人物只要有胶模子和石膏就可以做出来时,老头儿动心了,而且胶模子和石膏粉老板的车上就有,只要他肯出钱,他可以要多少有多少。于是他想试试——他决定靠做这些玩艺儿去卖赚足那一万块钱。

那个做推销的看出了他的心思,就极力怂恿老头从他那里买几个模子和石膏粉,然后拿回去自己做,待到干了后拿到外面的乡镇上去推销。这当然就需要一笔钱,而且当然是要老伴出。老伴在数落了他一通后,很不情愿地替他出了。

模子和石膏粉买回来了,松油和上釉的油彩也买回来了。他试着做了几个石膏像,还不错,于是他一连好几天都在杂货房里埋头苦做,一共做了三百来个。他从这三百多个上了色和油的各种卡通人物中选了一百来个,然后装在两个帆布袋里,第二天一大早就挑着它们到镇上去卖。老伴见了说他不像一个有知识的老头,说他正事不足,邪事有余,还说他的这些玩艺今天卖不了几个钱,不信等着瞧。老头不搭理她,挑着他的宝贝出去了。

到了晚上,女人正在家里忙活着,老头挑着担儿从外面回来了。他一声不响,闷闷不乐。女人一看他肩上的担子就知道她今早晨的话应验了。于是故作不知地与他说话,他也不理。他回到屋里,放下担子,然后叹了一口气。突然,他将那两个装着卡通人物的帆布袋狠狠地踹了两脚,将里面的石膏像踹了个稀巴烂。女人见了,说:“要踹应该早在路上就踹了。挑到家里再来踹岂不是白费力气。”

“就是你今早晨发坏了我彩头。”老头儿生气地说。

“这事你叫谁来说,谁都会说是一个大笑话!”女人回敬道。

老头儿便再也没说话。于是靠卖卡通石膏像发财的这事也就告一段落。

今天傍晚,他突然又对老伴说,他准备去做“氢气球生意”。他说,氢气球会飞,小孩子一定很喜欢。现在的小孩子很金贵,他们想要,只要他在学校门口选个地方一坐,做父母的一定会抢着给他们的孩子买。这肯定是一门好买卖。女人说只要他想做就做好了,不管她什么事。老头于是向她借钱买钢瓶和气球。老伴说没钱。于是两人又争起来了,直到景谙父女俩从学校里回来,争执还没有结束。

儿子问老父为什么不做面包了,改行去卖氢气球。老父说他一个月前头晕,到医院去做了检查。医生说他有三高,叫他注意养生,并叮嘱他不能吃甜食,所以他决定不做面包了,因为他管不住自己的嘴。

虽然他知道这一次老父不像以前错得很荒唐,他甚至还做了一件大好事,但他还是不主张老父去卖氢气球,因为卖氢气球不仅危险,而且钢瓶也很重,这完全不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所能胜任的事。而且他对老父动辄与老母争吵感到不快。

当然他也知道老父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自己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固执偏激的性格。他也知道老父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好人”。他向来是一个固执己见、性格古怪之人。当然,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爱学习,喜欢新生事物,而且一生如此。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所读的书非常广泛,全是凭兴趣而读,因此博而不精,没有专业和专长,也就是说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性。而且,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几乎做每一件事都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除了教书。所以到老了仍是碌碌无为,一无所获,而性格却越来越变得偏激古怪了。

最后,景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答应给老父一千块钱,他才打消了去卖氢气球的想法

第二天早晨,在一家人吃早餐时,不见了父亲,景谙便问母亲,父亲去哪里了。母亲告诉他,老头子去县城里了。她说老头拿了他昨晚给他的那一千块钱,可能又到县城里“搞事”去了。

接下来,母亲又开始在儿子面前数落起他的父亲来,说他是一个古怪的人,他的想法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同。还说,老头还想拿他的所谓的“文明麻将”去申请专利,还想买医疗器出去给人看病。母亲说,她这一生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男人。接着,她又谈起了父亲的两个哥哥,说父亲的性格与他的两个哥哥完全不同。她还说,她还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怀疑他老父是否有毛病了。她说他父亲年轻时就性格不好,从不喜欢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如今老了,更加孤癖,更加偏激与固执,而且健忘又多疑。于是儿子安慰母亲说,人到老了是这个样子。至于他年轻时的性格,他很小时也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而且老父身上的某些东西也遗传给了他们三兄弟,他们三兄弟都继承了老父那种独特的基因。

这天早晨母子俩在餐桌上谈了好一会儿他的父亲。面对老母对老父的不理解和数落,儿子试图帮她分析老父之所以如是的原因。他告诉母亲,一个人的性格与他所继承的基因、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看任何事情都要看它的前因后果,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要深入事物的本质,要学会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儿子说。

他说的这些话老母当然不懂。

“我从小就看出了这一点:那就是老父与爷爷无论是从性格还是从相貌上看,两人很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不仅如此,父亲有三兄弟,除了他,还有两个哥哥。大家都知道,他与两个哥哥无论相貌还是性格也相差很大,而且他从小就与两个哥哥的关系不好。据老父说,他小时候,两个伯父老是看他很不顺眼,周围的人也经常嘲笑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儿子问。

“我哪里知道!”老母答。

“这是因为他的两个哥哥不认为弟弟是他们的亲弟弟。他们认为弟弟是一个别人的私生子,例如说,是一个日本人的私生子。”

“这也没办法,他就是日本人的私生子,这怪不得别人呀。”老母说。

“老父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尤其是当别人说他是日本人的私生子的时候,他心里就很自卑。于是他就从自卑到反抗,到叛逆。最后形成了他清高孤傲、刚愎自用、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性格。”

“那么他就究竟是不是日本人的私生子呢?”老母问。

“不是。”儿子回答。“我虽然没有见到那个日本人,不知道那个日本人的模样。但是我见过舅爷爷,也见过表舅舅。老父有许多的地方与表舅舅相似。例如他们的头发都有点卷——我的也有点倦。另外他们都爱读书——表舅舅还去印度留过学,回国后当过兽医队的队长。他们又都爱谈国家大事,说话的声音也很相像。当然,老父像表舅舅并不能证明他就不是那个日本人生的。其实,老父更像村子里的一位老人,他就是柳右爷爷,那个解放前当过保长的人。”

听到这里,老母哈哈笑起来。“你这个做儿子的也是很不靠谱。”她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