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金莲医院(1 / 2)

武家院子今天焕然一新。

大门重新修葺过,门楣上添了一副匾额,被红布遮盖着。

一进院门,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数十排长凳,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书“候诊区”。

候诊区的前头搭了一间四四方方的小亭子,悬挂着“问诊堂”三个大字,底下摆着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一左一右。

亭子再向里走,原先是一块空地,此刻已经架起了一块大理石的柜台,后面摆满了一人多高的柜子,贴满了纸条,靠近一闻,满是药香,拉开柜子仔细瞧,全是一格一格的药材。

一看便知,正是“抓药台”。

过道的左侧放着几张孟豹他们亲手搭建的木床,一人多宽,皆铺着纯白的棉布,分别是为针灸、拔罐、正骨的病人准备的。

靠着院墙的地方,竟然还垒了一排土灶,砂锅瓦罐等物件一应俱全,墙上还贴着暖心的提示“免费煎药”。

如此种种,皆是按照武大郎的提议铺排的,许万三只管出钱。

吉时已到,鞭炮齐鸣。

武大郎和潘金莲在众人的围观之下,一起扯掉了门匾上的盖头。

“金莲医院”,正式挂牌营业。

这个名字取得既随意又曲折。

许万三坚持低调行事,外人都以为这是武家的产业,自然不能出现药材许的痕迹。

而不用武大郎之名,则是为了卡系统的BUG。

经过试验,武大郎发现自己拿分红的话,还是会被系统判定为利用技能获取报酬,无法获取积分;无奈之下只好打起了歪主意,试着让潘金莲以嫁妆入股,她自己再去和许万三分成,没想到竟没有任何副作用!

剑走偏锋,打个擦边球,用BUG击败了BUG!

潘金莲也就责无旁贷的成了名义上的法人。

至于“医院”二字,武大郎给出的解释是“某某堂”“某某铺”之类的店名太过寻常,这间医馆既然是在武家院子里开的,不如叫作“医院”更为贴切。

当然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各位看官想必都懂得。

其实不管叫什么店名,来治病的人们都是不会在意的,毕竟他们都是冲着那个男人的名头来的。

在孟虎孟豹等人左右穿梭的引领之下,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进门,取号,坐等,诊断,开方,抓药,甚至现场煎药,一气呵成,服务一条龙。

但愿世间无人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看到越来越多的主顾们上门,似乎不应该太高兴。

还记得穿越之前,看见过一则新闻,某某医院开年会,墙上悬挂着的横幅竟是“虎虎生威迎新年,手术室里全是钱”——自己那时还气愤的当了一次喷子。

但说实话,此刻的武大郎是真的非常十分以及极其的爽。

这下可真的是名利双收呀!

而且客观上确实也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还要啥自行车!

老子又不打算当圣人,就是爱钱肿么啦!

其实现在的清河县城中,笑得合不拢嘴的人多得很。

随着亲身经历者们的口口相传,“清河神医”的名号散播的越来越远。

四里八乡身患疾病的人们络绎不绝的往县城赶来,一时间人满为患。

人既然来了,必须得吃饭吧?

家离得远的得住店吧?

难得进趟城,又快到年节了,多少得给孩子们稍点年货吧?

于是乎,开饭店的,开客栈的,各种做小买卖的,赚得那叫个盆满钵满。

武大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拉动了整个县城的GDP,皆大欢喜。

除了,清河生药铺。

“王掌柜,这半个月怎么没到家里进过货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