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对话131(1 / 2)

顾家的餐桌是长条形,顾义甫坐在首位,陈世襄和顾瑾两人于下首相对而坐,中间摆放着一个银质烛台,蜡烛燃烧,金红的烛光摇曳着,映照着三人脸上各有不同的笑容。

事先得了陈世襄叮嘱,顾瑾没有表现得与陈世襄太过亲近,当然也没有刻意表现得疏远。

陈世襄和顾瑾之间的关系转变瞒不过顾义甫,但中间那细微的度,却是可以灵活拿捏的。

看着陈世襄和父亲推杯换盏,言笑晏晏,顾瑾心知两人的关系绝不会真像现在这么和谐,但两人此刻为何会如此,她却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陈世襄捏着高脚杯,和顾义甫碰了碰后,将杯中所剩不多的酒一饮而尽,以示对顾先生的敬意。

放下酒杯后,捧着酒瓶,玉立在一旁的丫鬟上前给从陈世襄倒酒,陈世襄对倒酒的丫鬟点头致以微笑,表示谢意。

丫鬟见到陈世襄脸上温柔的笑容,脸蛋都变得红润几分,也不知是不是被瓶中酒味给熏的。

目光从丫鬟身上移开,陈世襄再次看向顾义甫。

别说顾瑾搞不懂他两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是陈世襄自己,都不清楚顾义甫今天是发哪门子疯,对自己的态度竟然这般柔和。

拿不清顾义甫的脉,陈世襄一时也不知该施以何药应对。

不过病灶不清楚,但病患关系是明白的,陈世襄对自身的定位是一个想要当顾义甫女婿的人。

因此,面对和颜悦色的“岳父”,当然得有说有笑,恭敬应对。

至于之前跟顾义甫之间发生的那点不愉快,顾义甫既不提,那自然就当那是同胞兄弟干出来的,跟自己无甚关系。

两人坐上餐桌后,杯中酒已经换了两茬,正事却是一句没提,顾义甫尽关心陈世襄初来上海的生活了。

“贤侄当初还是一介学生时,就敢对欺辱国人的日本人施以教训,不可不谓是少年英雄啊!真是应了梁任公的那句少年强则国强之语。”

顾义甫微笑着,嘴里说着对陈世襄的赞赏之语。金红的烛光照耀在其渐起沟壑的脸上,增添一分红润之色,更显和蔼亲近。

陈世襄听在耳里,嘴里应付客气谦虚的话语,心里头则琢磨着顾义甫说这话的用意。

顾义甫嘴里说出来的是轻飘飘的“教训”二字,但实则真相却是自己弄死了那日本人。

他说这话是何意?威胁我?告诉我他调查过我?

陈世襄不担心顾义甫对自己的调查,组织对自己身份的掩护,采用的假想敌是特务处,顾义甫在上海滩能呼风唤雨,做到很多特务处都做不到的事。

但他只是上海滩大亨,出了上海,出了江苏,他的势力就会大大削弱,他即使让人去湖南调查自己,有组织上提前做好的应对,量他也调查不出什么。

陈世襄谦虚地笑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世襄当初不过是不忍见同胞为外国之人肆意欺辱而已。

“况且世襄太过年轻,意气用事,激奋之下出手没个轻重,以至于不得不放弃学业,背景离乡来上海投奔表兄,实在当不起任公先生所言的强少年,让顾先生见笑了。”

顾瑾听着爸爸和陈世襄的话,目光好奇地在陈世襄身上打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