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进城(1 / 2)

  这是昨夜自家发生的事官府开始行动了,看来崔捕快虽然脑洞比较大,做起事来还是挺速度的,时昭很欣慰。

  不管是谁要害他,既然已经惊动官府,势必层层上报。青州府那边也会收到上封的问责,对那背后害人之人也是一种敲打。不管最终能否禁止,起码对方行事会更为忌惮,也不敢明目张胆地那么快再来。

  城墙上贴的告示还配了昨夜死了的那个刺客的画像。不过,画像上,那个刺客被画成活的。

  看来官府也有自己的想法。

  时昭不免想起崔捕快那不着调的样子,不知这是崔捕头的意思,还是那位尚未谋面的县太爷的意思。时昭确定官府有自己的想法,但拿不准官府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过不管是怎么回事,时昭都想打听一下现任父母官的底细。自己还要在这水城住着,了解下本县父母官的经历,以后遇事心里也好有个谱。

  最好的想法是这父母官能有点担当,不要永远和稀泥。毕竟很多事情,如果报官就能解决,真的比自己动手闹得那么难看好得多。而且自己动手,还要把握尺度,不好确定官府究竟什么情况下又会插手。

  时昭赶着车,等着排队入城。轮到他时,守城的士兵看了他递过去的身份文书,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后叫来他们的领头。

  领头的百夫长看了看手下递过来的文书,又看了看时昭,朝努了努嘴:“你家的事?”

  时昭点点头答:“是”。

  百夫长望了一下时昭身后的人群道:“你们稍后,往这边移一下,不要挡后面人的路。其他人,那边排队。”

  一旁的百姓不知其然,颇为疑惑的看着时昭他们。有的还窃窃私语:“是不是跟告示上的贼人相关呢?”

  那百夫长耳朵好,听到议论喝道:“没有的事。验自己的文书通关即可,官府办事,不要瞎议论。”

  听到百夫长的呵斥,排队的百姓也不敢再妄加议论,但也不乏依然有人朝时昭他们的马车张望。

  百夫长朝时昭的车走来:“这是要去哪里?捕房应该有说,你们暂时不得离开水城。”

  走过来后,百夫长还掀了一下时家的马车帘子。

  看到时母和艾叶也在,顿时拧起了眉头。

  时昭回道:“去城北的天和观请道长前往家中除祟。母亲识路,家中小仆一人在家不放心。官爷可见,车中并无任何行李。”

  百夫长想想的确没在车厢里看到任何行李,除了一个装东西的竹篮。遂理解地点点头:“发生了这样的事,是当除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