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青衫何年去,将军昨日归280(1 / 2)

  不过幸好总算不必在北境过冬,李郁萧手掌轻轻相击,总算平安归来。

  这回大败扶余,生擒扶余王, 册封赏赐上李郁萧很大方, 尤其爵位,但有克敌攻城之功者,左右庶长、上造封出来一堆, 还力捧出两位县侯。

  不过这其中有一项却很玄妙,两位领首功的将领, 镇北将军与平虏校尉,却好像不太得陛下青眼的样子。

  镇北将军穆广霖原说是要封冠军侯, 可是陛下推说圣旨早就发过, 宣义侯府早已经代为收下,一事不二诉, 不必再另颁一道旨意。

  平虏校尉呢,引用的是出征前穆相本人的话,一说家世不足,二说此次派兵原本旨在侦伺保边,平虏校尉又不独掌调兵遣将之权,悉听北境将军府号令罢了,谈何有功。

  一个没有明旨册封,实在不够郑重其事,另一个更好,连个封都没落着。

  大约是这个缘故,儿子不得脸,庆功的宴上宣义侯和武襄侯,脸色都不是很好。

  黄公公详颂,一道道圣旨下去,最后一封新立扶州的旨意念完,果真没有册两位将军的旨,座中都嗅得一二诡异气息,纷纷闭口不言。

  陛下兀自笑吟吟,环视座中一周,却把老话搬出来:“镇北将军乃朕的将星,此番既归,还是多在朝中留一留。”穆涵谢绝,说犬子封侯拜将,敢不有四方之志,当为陛下戍边。陛下也没说什么,略说两句这一茬揭过。

  至于,穆相的“封侯拜将”四个字说得有多咬牙切齿,他席旁裴夫人面色又有多难看,李郁萧看在眼里,面上只作不觉。

  宴后除却两位将军,另还有一些旁的议论。

  大家伙转头细细一瞧,咦,怎是家里从前最不起眼、最不受待见的庶子、庶侄子最争气?得着的赏赐更丰厚,爵位也更隆重?

  如此一来难免人心浮动,从来嫡出的子息正道是拜太学读书,只等着中正定品定一个清品入仕罢了,上战场是要死人的,不是正途,可如今瞧着,怎么好似大有可为?

  明眼人又有议论,甚么拜太学,可只看宣义侯长子罢,怎么他家嫡系上赶着要从军?

  消息从朝中边边角角、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黄药子打听着,呈在李郁萧案头,李郁萧很满意,赶紧的,别只是议论,赶紧把各家小郎送去从军,少趴窝似的盘踞朝中搞得乌烟瘴气。这项早在几年前穆广霖回朝时就结下的善缘,为着家里多一个祖传之外的爵位,已经早有苗头,可好着,再给吹吹风添添火。

  ……

  闲话休提,大约是韩琰回洛邑第五六日,在北邙军营中饮一回酒,当中借口有事出来,领一二随从往邙山脚下龙泉观悄悄潜来。

  他回来少不得应承各方的接风,从前建章营和太仆的故旧不提,武襄侯族中近来逗留国都,从前面也吝见的父兄亲族也都一股脑涌出来,总不得闲,又要防穆涵的眼线和疑心,这日终于递话进宫,愿得陛下一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