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柳暗百花明·二(1 / 2)

  再说乌屠斜,搬救兵的目的达成,赶着借口说国中老父亲一人苦苦支撑,他要回去为父王分忧。其为人也孝悌,哪挑得出半分毛病,穆涵交口称赞,说王子上孝父王下慈子民,为之奔走,有王子在国是砂织之福,有砂织在侧则是大晏之福。

  李郁萧是不知道穆涵有没有听过元秩和砂织百姓的惨状,这话能说得出来的。可是陛下能说什么,只能顺着仲父的意思,大肆嘉奖一番再预备好生送乌屠斜上路。

  正儿八经的那个上路,不是上西天的路。唉怎么就不是上西天的路呢,陛下胸中忧愁如织。

  没成想,须陛下忧愁的事儿还更在后头。

  第135章 柳暗百花明·二

  昨夜见军帖, 策勋十二转,发兵砂织,说难行易,点兵点将终归不是一日之功。

  不过,大军兵马虽然不能即刻成行,但是金银钱粮可以。

  穆涵大约是为着名声, 为着不被说一嘴抢荆睢的军饷, 提议说不如先派人跟随乌屠斜王子护送,先发过去一批, 先行赈济饱受战乱的砂织百姓也好,待大军陈边开战时再支取也好, 总之先送往边境。

  既然现成有数儿的钱粮已经堆在丞相府, 那不能落人口实,这钱是援助砂织的钱啊,本相可没想要私吞,李郁萧猜测穆涵是这么个意思。

  明白过来以后忍不住腹诽:行啊, 真行, 拿着朕和荆睢的钱,攒着自己的人手,还要给自己做名声, 怎么便宜全你占了,要不要脸。

  然后更讨厌的是, 朝中立刻有人溜须拍马,说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丞相当真清风高节, 歌功颂德捧臭脚的奏表递到清凉台,给李郁萧直犯恶心, 呕。

  却无可奈何。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咱们穆相顺心的方向行进,乌屠斜启程之期定下,大半钱粮在洛邑城西南广阳门外营中陈好,随行的是穆涵亲兵,半点差错也不会有。

  穆涵要操心的另有其事。

  钱可用朝廷的钱,粮可以用荆睢的粮,盔甲马匹都可以借,唯独将领不能借。且不仅仅是将领,将要用自己的将,兵也要用自己的兵,敢用荆睢的兵马可还得了?只怕帅令不出帐,全军上下没一个听话的兵卒。

  因此,此番发往砂织的这支人马是北边调来,是并州调来。

  如今北境调兵,不比寻常可以大手大脚,扶余还在打着,防着呼揭趁虚而入,总要做样子,须一小股一小股往来调配。不过大体尚还算顺利,自家好儿子也没从中作梗,穆涵还算称心。

  这日给乌屠斜送行,穆涵即带着这份称心往宫中赴宴。

  阖宫大宴,这是太常丞的主意,扯一堆《国礼》云云,陛下遂听取谏言,给乌屠斜践行。也无妨罢,穆涵打量,越是大张旗鼓越好。

  九犀玉阶之上,上首中央陛下端坐,脸挡在十二旒后头,看不清神色,一旁太后倒是一如既往,肃穆得很,仿佛不是给谁送行而是给谁送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