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离恨别前书·三95(2 / 2)

  底下一层是几篇《食记》并一些馔谱,看文字已经不只有篆体,稀奇古怪,大约是前朝各国割据而形成的什么地方性文字,穆庭霜正在一点一点编译。其中一篇,记载说南海有圣果名荔枝,方暑而熟,离枝则败,故又名“离枝”。荔枝形似龙眼,壳脆而实润,味甘,旁边有穆庭霜批注:谷雨前后可遣人快马寻来。

  遣人寻来,给谁吃?穆庭霜口腹之欲淡薄,喜欢瓜果的是……李郁萧。

  他捧着满卷诗书,眼睛发热。他又记起两个人最好的时候,彼此之间就穆涵那点事,跟现在比真乃毫无芥蒂,而后是深秋的某一日,穆二公子进宫不拎玉笏拎食盒,满殿的甜糯米香气温暖馥郁。

  也是那一日,穆庭霜亲手剥一粒葡萄填进他嘴巴里。

  好吧,你擅作主张玩失踪,原谅你了。

  再往深处翻,李郁萧愈加五味陈杂。道他无心亦无情,实则……书箧里头竟然搁着好多卷平日李郁萧写废的丝帛。多是信笔涂鸦,记一些规划或者吐槽,自己写给自己看,功能类似日记,没想到都叫收集在这处。

  李郁萧瞪一眼一旁黄药子,就你会收拾东西是吧,黄药子慌忙低着头假装没看见。待陛下眼睛移回去,他接着抻着脖子跟着往里看。

  却……不大能看懂,噫,谁写的字狗爬也似,还缺胳膊少腿的。

  竹简上正是穆庭霜誊录的李郁萧随笔写的一些简体字。

  一行三列,简体字旁边是穆庭霜猜测的对应的篆体,再旁边是一列全新的字体,介于篆体和简体之间,李郁萧定睛细看,这这这,这不就是后世流传的繁体字么?叫什么,篆体之后的字体,隶书是不是?纵然非常初步,非常雏形,录出来的字也非常有限,毕竟只是穆庭霜一人之力,并没有诸多学者协力研究——改字,这个工程多浩大繁重,是一个极其系统的工程,非几代人不可为,可是,穆庭霜已经开始思索。

  李郁萧看见竹简最右侧两行题字:字简学易,天下惠之。

  天下惠之。

  四个字,李郁萧百感交集,须知这年代贵族门阀间的共识,为何书籍一定录在昂贵的丝帛和竹简上,说是“知当如凤毛,学成者如麟角”,实则谁不知道是知识垄断。民间一书难求,不到一定的门第根本连习字都没地方习,不认字不读书自然无法入品,不能得到中正官的认可,做官无门,士农工商,下三等的百姓永世无法突破阶级的界限,那么自然了,利禄和权柄即可在世家手里百代流传。

  这年代不是没有造纸术,先帝曾花重金聘得将作监和民间的漂絮手艺人,研制出苎麻造纸术,可推行举步维艰,想要改丝帛为纸,纵然是超纲独断的武皇帝都困难重重。

  可是这一人,这个出身世家的人,竟说字简学易是天下共惠的好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