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三(2 / 2)

  君臣两个要说很不成体统,手指头一直似有若无勾着,可偏偏两个人嘴上都是正经。

  穆庭霜答话:“先头第一个,臣要劝陛下暂冷一冷韩少丞。”大约是瞧见李郁萧面上一呆,他淡淡笑着解释,“陛下放心,臣不是公报私仇的人,臣说先远着韩少丞,绝不是因为他揭露踏鞠场苔石。臣是想告诉陛下,倘若来日想要委以重任,明面上务必不能圣宠过隆。”

  明白,要低调,要不露痕迹,明白明白,只等将来寻个太仆卿的错处,韩琰的出头之日还在后头。李郁萧又问其余的,穆庭霜提一提前朝旧例,说武皇帝即位之初,建章宫学士与黄门当中没有可信之人,因在光禄卿手底下另设光禄、谏义大夫等职,出入宫禁,直接为皇帝谋事。

  他道:“说来臣这散骑常侍的职,也是那时设的。陛下不妨效法此道,既然已有的人不得用,不如另辟蹊径。”

  明白,就是智囊团,近身参谋,原本是建章宫学士的职责,奈何不听话,不过没关系,既然武皇帝已经开先例,皇帝你也可以嘛。这些言外之意李郁萧听得清清楚楚,一面若有所悟一面叹为观止,看看,看看人家,就你整天一头扎进情啊爱的,丢人不,看看人家的谋划,人家的……

  听着听着,忽然一个疑问窜进李郁萧的脑海。

  不错,联络庄之武故人的活儿是他交代的,可是荆铜砖呢?他可没交代,他都不知道少府在岁贡上动的手脚,也不知道里头有荆铜,更不知道穆涵能在这时候北上,他上哪交代?

  可是穆庭霜办得妥当,悄悄回购市面上的荆铜,收集起来烧铸成砖。话说回来,烧砖岂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完,此事必然早在穆涵出发之前就得动手筹备。可是穆涵不是军中突发急事才去的么?穆庭霜怎么能提前知道军中有急事。

  这关于九卿的谋划,这桩桩件件……真的是穆庭霜临时起意么?

  第38章 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三

  短短半年, 李郁萧却仿佛渡过几年、几十年,从前他心生疑问会想着去求证去追问,如今他心生疑问,只会默默记在心里。

  记在心里,他却无端有些分神。

  穆庭霜又分析几句,有意无意提及一些朝臣, 俱是穆涵留的人手, 有些明面上的清流和小一些的门阀世家家主,他也是这回才知道, 意思是这些人藏得可够深的,陛下您可当心。没想到他一抬眼, 怎么看着小皇帝根本没听进去?看样子是在发呆?

  “咳咳, 陛下?”

  “嗯?”李郁萧眼睛重新聚焦,发呆归发呆,一心还是能二用的嘛,“穆卿说新野邓氏有三子在朝为官, 官至御史中丞,仿佛与你外祖不大对付?”

  是,穆庭霜一顿,是说了, 但那是表面的。邓氏在御史台经营有方,表面是与穆庭霜的外祖裴越这个御史台头头打擂台, 穆庭霜还曾经考虑过是不是可以收为己用,没想到实际上却是他爹埋的暗棋, 就是为着掌握御史台究竟有哪些人不服管不听话。他耐心地讲一遍, 眼见小皇帝一双眼睛瞪得越来越圆。

返回